-
08/272021
我的河大老师
我的河大老师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爱翻书柜,每当有意无意翻出我的“镇柜之宝”——大学时的教材和笔记时,就会发半天呆,回想起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时光。我是1985年考入河大中文系的。那时学校还没扩招,也没建新校区,被…
-
08/242021
侯志会:15年法律人生路, 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律师
001 从外省来杭打拼,时间见证一切 为什么选择踏入律师行业,侯志会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可以早日实现自食其力,为父母分担经济压力。大学毕业后,他不甘心在内地的小县城做井底之蛙,放弃了家乡已工作三年的…
-
07/092021
我和河大建筑的那些事——十号楼
我们的大学时代接受知识主要就两个途径,听老师讲课和自习读书。大学四年,这两种学习的途径都在十号楼完成。陪伴我们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和宿舍,所以十号楼是不能忘记的,它沉浸了我四年的读书岁月。 十号楼是…
-
07/022021
回忆在河南大学入党的日子
回忆在河南大学入党的日子 ——听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陈松《伟大的历程》有感 2021年4月7日,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之“馆长讲党史”系列讲座拉开帷幕。第一位主讲人陈松,杭电85届校友,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在…
-
06/112021
我和河大建筑的那些事——大礼堂
大礼堂是河大人的圣地和灵魂,如果哪一天大礼堂不在了河南大学还叫河南大学吗?校长可以换,学生可以走,但大礼堂就在那里,以不变和永恒注视着你。从进入河大的第一天起,我就看到了大礼堂,庄重、典雅、大气,令我肃…
-
05/282021
我和河大建筑的那些事——乙六排
上文说道,我们大学的宿舍乙六排早已不复存在,甲乙丙丁的所有排房都被扒光了,与之相连的排房后面非常壮观的亚洲第一大厕所也灰飞烟灭了。但是在乙六排居住三年所发生的事却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排房很大,一个…
-
05/212021
程云:踏着夕阳归去
“远远地见你在夕阳那端,打着一朵细花洋伞。晚风将你的长发飘散,半掩去酡红的脸庞。我仿佛是一叶疲惫的归帆,摇摇晃晃划向你高张的臂弯。苍穹有急切的呼唤在响,亲亲别后是否仍无恙。来吧,让我们携手共行,追逐夕阳…
-
05/182021
我和河大建筑的那些事——铁塔
我们中文系81级的学生是1981年9月14号和15号到校报到的。我们认识的第一座建筑就是学11楼,因为我们住在那里。我们对学11楼倒是没什么深刻印象和深厚情感,因为我们在那里只住了半年,然后就搬到了乙排房。时间过得久…
-
04/272021
杜祖亮:鞠躬尽瘁朱自强
朱自强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圣芳济中学,毕业后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师从著名物理学家胡刚复先生,大学毕业后到吉林大学工作。胡刚复先生是中国实验物理学奠基人之一,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即回国办学,培养了一大批…
-
04/062021
黄高锋:河南大学,我的精神脐带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1999年7月,我参加高考。那时候恰逢赶上高校扩招,我第一志愿报的是河南大学,高考考了665分,那年全国分数线是664分。就是这多出的金子般的1分,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让河南大学向我伸出…
-
01/292021
徐秋艳:河大寻梦
有人说,因为爱上一个人,进而会爱上一座城。我想,我是因为爱上河南大学,所以爱上开封这个城市。二十四年的期许,2018年的河大开学季,我把唯一的女儿送进了河南大学,我终于又与这个令我魂牵梦绕的母校重逢。 【20…
-
01/192021
宋红叶:学一食堂里的青春碎片
1982年初夏,我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时间的沙漏沉淀着记忆的碎片,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风采还历历在目;勤奋努力、埋头苦学的同学,在十号楼教室认真听讲的神态还记忆犹新…
-
12/092020
王玉杰:河大记忆
往事如梦中,发霜有旧容。河大四年,匆匆而过。毕业后的三十年,母校竟如影随形,如梦萦心。不必说碧绿的芦苇,光滑的石栏杆,高大的洋槐树,火红的石榴;也不必说大礼堂前朗朗的读书声,艺术楼里悠扬的钢琴曲,铁塔上…
-
12/032020
许建领:美好的青春记忆——我的河大教育系映像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经历,而青春的记忆却总是印象深刻、让人难以释怀。我在河大教育系的四年本科经历,美好充实。在河大校园里,有我尊重如山的老师,有我奋斗不息的足迹,有我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从懵懂到成熟,从学…
-
11/172020
李重庵:一张照片 三段故事
我家珍藏有一幅照片,先父李秉德(至纯)特地给照片写有说明:“纪念1944年与河大医学院教授朱德明一家在潭头重渡沟共避日寇侵略之难 1947年摄于开封”。 朱、李两家合影(1947年6月) 照片中最左侧穿西服者是我父亲…
-
10/282020
郝银:汴京铁塔下的美好时光
1981年9月,我来到开封的河南师范大学(后恢复河南大学校名)中文系学习,在铁塔风铃的陪伴下度过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 转眼,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河大的求学时光在我的记忆中是那样的生动、浪漫、美好,影响了…
-
10/062020
李欣欣: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前言 按照原计划,这两天应该是河大教育系(现教育科学学院)86级毕业30年聚会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我们的计划,聚会取消了。看到教科院恢复建系四十周年征文,想想写点什么吧,却一时不知从何…
-
09/152020
王媛:特殊年代的特殊学生——三十岁大学生的数学生涯
(一)我是1966届的高中毕业生,1977年,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从得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到参加考试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来不及找参考书也找不到参考书,只好仓促迎战。在此之前,从1968年开始,我已经下乡9年,结婚并…
-
08/132020
刘齐晋:我与文院的两段情……
河南大学文学院(前身中文系)是我的母校母系,即将迎来她的百岁华诞。在我的心目中,她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长在黄河边,静植铁塔旁,历经一个世纪的春花秋实,早已硕果累累,蜚声四海。有系友撺掇我也写一点纪念文字…
-
08/122020
河大往事
1973年9月13日,阳光灿烂。就是这天中午,我收好父母卖猪卖羊凑齐的一些盘缠,背起从部队带回的行李,风尘扑扑地来到早已心仪的河南大学,开启了为期3年的中文系学习生活。 历史的痕迹告诉我,河南大学虽经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