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明伦往事
我和河大建筑的那些事——铁塔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21-05-18 访问次数:5077



       我们中文系81级的学生是1981年9月14号和15号到校报到的。我们认识的第一座建筑就是学11楼,因为我们住在那里。我们对学11楼倒是没什么深刻印象和深厚情感,因为我们在那里只住了半年,然后就搬到了乙排房。时间过得久了,早已人是物非,甲乙丙丁的排房不在了,一排也没剩,一间也没剩,那时人们没有守旧,只有创新,赖好有点历史意识,也该留下一排,让后人看看河大就是这样在历史的记忆里一步步走来的。建筑不会说话,但它们有生命有记忆。我们对学11楼没有印象,但学11楼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认识了铁塔,一陪就是一辈子。


       学11楼是河大校园里离铁塔最近的一栋楼,只有一墙之隔,刚入校第一夜,激动的难以入眠。夜深了,校园静了,一阵风吹来,耳边响起了清脆的铃声,时强时弱,时有时无,连绵不断,不绝于耳。我在诧异这奇妙的音响从何而来,莫非是天籁之音。第二天醒来,推开窗户,我才发现一个庞然大物黑黑的铁塔扑面而来。我知道开封有个铁塔,我也知道铁塔离河大很近,但是我没想到近到仅一墙之隔,仔细地端详铁塔,发现它是八角十三层,每一个角上挂着一个小铃铛,风一吹鈴角晃动,发出清脆的响声,白天太乱,声音传播的不太清晰,到了夜晚,在虫鸣的伴奏下异常清晰,这就是我们晚上,秋风沉醉的晚上美妙的天籁之音,只有居住在学11楼的同学感受最深。渐渐的由于朝夕相伴,我们熟悉了铁塔,爱上了铁塔,特别是知道河大的学生有一个特有的称号,叫铁塔牌学生。我才不仅知道它的形也知道了它的意。




       铁塔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曾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彻褐色琉璃砖,混似铁铸,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在900多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关于铁塔的形状,开封民间流传着一个歌谣:远看黑乎乎,上面细来下面粗,有朝一日倒过来,下面细来上面粗。铁塔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象征。由于它的巍峨挺拔与坚固凝聚了铁塔精神:厚重坚挺、不屈不挠、历经磨难、巍然耸立。因为千年的铁塔和百年的河大紧密相连也培育了河大:厚积薄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所以河南大学的学生有一个响亮的品牌:铁塔牌。


       围绕着铁塔,我们上学期间有很多的趣事。虽然河大和铁塔近在咫尺,但毕竟有一墙之隔,铁塔是一个游玩的好去处,谈情说爱的天堂。浪漫春心,朝气蓬勃的上千学生怎能辜负这美丽的公园,就在体育系操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铁塔争夺战。为了能方便进入铁塔,我们在铁塔的围墙上挖个洞,身轻如燕,来去自由。铁塔公园发现了就连忙堵上,就这样公园白天堵我们晚上扒,就这样堵了扒了,再堵再扒,就这样持续了好多年。除了扒墙,我们还翻越城墙,为了不让河大学生进入,铁塔公园在城墙上垒道墙,一墙之隔的铁塔,怎能挡着住几千颗驿动的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永远是胜利者。近几年铁塔公园为了方便河大师生在学11楼旁开了一个小门,但是进出还得买票,不像我们虽然略显粗鲁,但是不用花钱来去自由,全凭我们的脚和手,非常怀念难忘的铁塔争夺战的大学时光。据说,开封市为了支持河大的发展,美化河大的环境,下了狠心决定把铁塔公园并入河大。消息传来,群情振奋,可是光打雷不下雨,两年过去了,没有见有丝毫动静,铁塔还是铁塔,河大还是河大,近在咫尺,一墙之隔。不知道这种画饼充饥的日子还要等待多久。




       名人总是与众不同,开起玩笑来也是不同凡响,可以说是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有一天晚上狂风大作,清晨醒来,只听四班住在我们对面排房的沈卫威,高声狂叫:快看啊!铁塔刮倒了,铁塔刮倒了!引得人们纷纷跑出房间观看,只见铁塔纹丝不动,牢牢地矗在那里。大家连呼上当,此君跟没事人一样,大摇大摆走去。沈卫威现在是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研究现代文学的大家。


       铁塔的南面有个接引佛,现在挪到铁塔的西面了。我们有机会去铁塔就一定会试试自己的运气,看看能不能把硬币扔到佛的手掌里,佛身体高大手掌离地有几米高,分分钱又轻,我个头又小,几十年了,也没有扔进去过。看来佛不接引我,还是在人间吧。



       从读书到工作我已经在河大度过了40年了,40年来和铁塔朝夕相处心心相印,默默相守,不离不弃,铁塔的精神,河大的精神,铁塔牌的名字早已融进了我的血液,化为一种力量,坚守、挺拔、牢固、耸立。一种阳刚大气,一种伟岸挺拔,一种男人品格,一种朴实无华。


(作者简介)

李卫国


       1981年入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1985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分别在河南大学国际交流处,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工作。现任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院长,副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