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212016
王开科:毕业四十年返校感怀
毕业四十年返校感怀作者:王开科6月18日,中文系76届校友百余人返校,同学们欢聚一堂,王开科同学即兴赋诗一首,抄录如下(标题为编者所加): 欣喜又闻塔铃声,重温四零师生情;容颜虽变音未改,追梦奉献显过能。尔今…
-
06/212016
马向阳:渐远的风雅之五——王宽行先生
其五曰王宽行先生。大学读书四年,发现并悟到一种很富有文化意味的称谓现象:对于德高望重的硕儒大师,多以先生呼之,无论面前或背后,均恭敬之,爱戴之;对于学问深奥却与学生保持一定情感距离者,则多以教授呼之,虽…
-
06/202016
马向阳:渐远的风雅之四——刘增杰先生
其四曰刘增杰先生。先生身材高大壮硕,体格魁伟,气宇轩昂,面色红润,剑眉明眸,英姿勃勃,豪气逼人。我就读河南大学时,先生尚在中年之龄,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先生每次登上讲台,先把破旧的提包往讲桌角儿一放,然后…
-
06/192016
马向阳:渐远的风雅之三——宋景昌先生
其三曰宋景昌先生。先生中等身材,微胖,方脸,面色苍白,望之似有倦容;惟于课堂之上,精神饱满,气宇轩昂,雄姿勃发,妙语连珠。先生讲授唐宋文学,上课时从不看教材与讲稿,侃侃而谈,章节分明,脉络清楚;所引诗词…
-
06/172016
马向阳:渐远的风雅之二——华钟彦先生
其二曰华钟彦先生。三十年前余就读于河南大学时,先生为中国古典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闲暇时间也为中文系本科生开些课程,但仅限于专题讲座之类。先生身材壮硕,虽然不算高大,而每每给人以顶天立地之势,盖气质使然也…
-
06/152016
马向阳:渐远的风雅之一——任访秋先生
一、引 言俗谚:“人到中年,感慨连连;中年过后,常常怀旧”。此言不虚。牛年新春佳节,友朋间互致问候,有师兄发一短信于我,内中有文字云:“感谢母校,使我辈脱离俗蒂而成为文士;感谢母校,使我辈告别孤单而结为…
-
06/082016
沈卫威:师承效应:走进遮蔽的林中空地
海德格尔将那开放的开放性真理的最后视为林中空地。这是自由的无蔽性的敞开。这林中的空地是作为无蔽的心灵而存在的。自1985年开始,我进入胡适的世界。带我进入这一林中空地的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任访秋先生。任访秋…
-
05/162016
刘嘉惠:“五十聚”感怀
我们从河南大学(开封师院)数学系毕业,到今年已经整整五十年了。同学们几经措商,决定五月十日回母校聚会。我们将其称之为“五十聚”。 经历了五十年的沧桑,我们从凤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七十多岁…
-
05/062016
谢景和:河大乙排房记事
1978年3月,从570多万考生中脱颖而出的1000多名幸运儿,成为河南大学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他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河大园,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这些被时代和高考改变了命运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母校和大学时代留下…
-
04/142016
张家顺:观铁塔公园盆景展(五律)
(编者注:开封铁塔公园在河南大学北邻,素有河南大学后花园之称,现一墙之隔,有门相通,铁塔湖已成校园内湖。河大学生常流连公园、湖边小憩、散步读书,河南大学毕业生也因培养质量高而被社会称为“铁塔牌”。)铁塔…
-
04/142016
跬步:河南大学农学院原址
在禹王台、繁塔一带,曾经是河南大学农学院所在地。进入民国,最早在这里办学的是吴忆鲁先生,他在这里办起了——河南农业专门学校。 这是当时河南农业专门学校时期的大门,背后的高大建筑就是繁塔。1927年农专…
-
04/142016
跬步:戏说明伦校园文化
国人追究某事,都爱较真儿:这事儿你要给我说个一二三。好像三就是个圆满的数。还有就是凡事讲究个四平八稳。这里就出现了三个数字3、4、8。戏说校园就从这三个数说起。 先说3。明伦校园有三种文化氛围。一是国…
-
04/122016
王利锁:毕业30年有感
憶昔年少聚汴京,容貌青澀體正雄。人人自謂靈蛇珠,意氣風發夢成虹。新知新識日相伴,古今中外意縱橫。鐵塔湖畔狂歌笑,皇家宮闕放浪行。不料卅年轉瞬逝,風刀霜劍滄桑成。白髮星星兩鬢垂,步履姍姍老態翁。斑駁陸离視…
-
04/112016
冯海清:细品潭头(下)
潭头办学情结 1939年河南大学辗转迁徙至潭头,开始了在这里长达5年的办学历程。流亡办学不是逃难,而是保存大学实力,保存读书种子。这是赓续文化精神、传达民族意志的壮举,是另一个战场的抗战。潭头的父老乡…
-
04/062016
冯海清:细品潭头(上)
国庆假日,偶发奇想,好友几家相约,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自驾游,就到了洛阳栾川养子沟。在养子沟小住了两天,便想起了河南大学办学历史上有着浓重一笔的小镇———潭头,她就在养子沟附近,是我多年向往的地方。潭…
-
04/052016
程海东 夏吟钗:南方学子——我与河大的“冰雪奇缘”
百年河大被今冬的第一场雪染白了头,漫天飞舞的雪花洒遍校园的每个角落让人俨然置身于童话世界中。一些南方学子在雪中欢呼,几乎没接触过雪的他们对这场雪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心悦雪兮雪可知 前一天还是落叶金…
-
03/312016
王励健:猗欤吾校永无疆
西安城东郊韩森寨,有一片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老式住宅区。路旁的梧桐高大粗壮,彰显出岁月的流逝。华山中心医院,就坐落于韩城寨17街坊8号。1945年,王励健从河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定居西安。他曾在华山中心医院工…
-
03/292016
杨超:总记得博雅楼里那阵笑声——悼念郑慧生老师
听到郑慧生老师去世的消息,已经晚了快两个月矣,老爷子四月初走的。初闻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在我印象中,老先生身体极其硬朗,精神头儿也足,若非偶遇老同学,无意间提及,可能至今还不相信!于是,昨晚失…
-
03/222016
鲁枢元:情忆李嘉言先生
听之禹讲,嘉言先生3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是闻一多先生的研究生,朱自清先生的助教,西南联大的讲师,河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遗产》的编委。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了什么新书,常常先把书单寄到他们家来…
-
03/222016
孟云飞 老蕉: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记著名美术史论家、书画家于安澜先生
于安澜先生原名海晏、字安澜,1902年生于河南省滑县的一个绅商之家,卒于1999年8月16日。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美术史论家、书画家,系中国训诂学会、中国音韵学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