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文萃
杨超:总记得博雅楼里那阵笑声——悼念郑慧生老师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6-03-29 访问次数:2356
         听到郑慧生老师去世的消息,已经晚了快两个月矣,老爷子四月初走的。

初闻这个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因为在我印象中,老先生身体极其硬朗,精神头儿也足,若非偶遇老同学,无意间提及,可能至今还不相信!于是,昨晚失眠了……

想起老爷子的音容笑貌,就是博雅楼里的影像。十年前,经过五年备考、两次落榜的努力,终于《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我辞去郑州团市委的公职,来到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追随苗书梅先生读研。现在还能记得那时的感觉,十分清晰,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告别十年仕途,开始新的生活,全新而不可测,但一切都那么美好。

第一次见郑先生,就是在博雅楼。还未见人,先闻其声,楼道里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紧接着楼板咯吱作响,走来一位精神炯烁的老者,老先生一头白发,短促朝天;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简朴之中,显得一种老派学者的洒脱;一双布鞋,一只拎在手里的布袋子,顿时让我想起了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本科上来的同学翟新礼跟我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慧生先生,如果你想了解文字学和天文历法的东西,将来可以请教。

在我们学生看来,郑先生就是老顽童的性格,从来没有架子,对所有请教问题和主动打招呼的学生都很亲切,甚至熟悉后还会跟你逗趣。新礼后来跟我讲,老先生是78年全国研究生恢复招生时,年龄最大的一位,以至于刚开始,常被同学误以为是老师。后来又听院里其他老师讲古,说起当年郑先生的逸闻趣事,心中颇奇这位老爷子的经历和个性。

后来在博雅楼的地下图书室看书,就经常碰到老先生了。说起来,我是研究生里的异类,总喜欢找个没人的角落,用自带的抹布揩干净书桌,掏出一只大号的搪瓷茶缸,沏上徽坯苏窨的茉莉花茶,搬出一堆《全宋文》和《四库全书》、《宋会要辑稿》,开始读书。兴之所至,看左右无人打搅,还会再拿出一壶四方坑土酒馆私酿的枣酒,一把花井街的艮焦酥皮五香花生仁,边看书,边品咂。有时就会遇到郑先生,老爷子看到我就笑,很慈祥的长辈那种,眼睛里写满了辛稼轩那句“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一晃十年,物是人非,于是又想起了此前去世的高海林老师和马玉臣老师,传奇的“高老头”是同届庞永森兄的老师,当年怕给学生添麻烦,不收礼,不听软话,多少次不给学生开门,把论文扔出去;还有马玉臣老师欠我的那本《中书备对》,每每摩挲书页,便想起这位英年早逝的宋史学者,当年的那张笑脸。

别了,我的老河大,不觉读研十周年,毕业七周年。今晨听着法桐枝叶间啾啾的麻雀啼鸣,迷迷糊糊睡着后,彷佛又是坐在博雅楼的地下书库里,一缕阳光从窗外斜照进来,光影里满是尘埃,我坐在小桌前,读全宋文,阅四库,手边一壶枣酒,一把花生,头顶楼板咯吱作响,窗外小儿女相许姻缘……

不知博雅楼外,那架凌霄,如今花开否?

                                                                                                                                  转自党人碑的博客

        作者简介:杨超(党人碑博客的博主),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4级硕士生 。 央视新科动漫频道总策划总撰稿,《中国电视动画》杂志策划 。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