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周而复:如椽巨笔写历史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3-05-05 访问次数:2669

    周而复(1914—2004) ,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1914年1月3日出生于江苏南京,著名作家和书法家。1932年,因仰慕河南大学“拥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教授”,高中尚未毕业的周而复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渴望“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为祖国文艺事业略尽绵力”。在校期间,周而复与著名学者卢前(字冀野,别导饮虹、钦虹彩主人)有较多的交往,选修卢前的词曲课程,并在卢前的帮助下,入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兴趣转向外国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并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夜行集》。

    抗战时期,周而复赴延安、晋察冀根据地、重庆等处参加抗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局统战部秘书长,上海市委统战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一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周而复长期坚持业余写作,著作等身,先后出版诗歌、小说、杂文、报告文学、散文、话剧约1000多万字。影响较大的著作有长篇小说《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四卷)、《万里长城图》(六卷)及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四卷)、《往事回首录》(三卷)等。主要作品有多种外文译本,并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他的书法作品有书法集《周而复书琵琶行》、《周而复书法作品选》。

    周而复特别擅长描摹历史的变革,《上海的早晨》是其影响最大的作品,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初六七年内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精神面貌的变化与当时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向,具有明显的史诗特征。评论者常将《上海的早晨》与茅盾的《子夜》相提并论。《长城万里图》是一部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抗日战争的编年史。全书共378万字,由《南京的陷落》、《长江在奔腾》、《逆流与暗流》、《太平洋的拂晓》、《黎明前的夜色》和《雾重庆》6部长篇构成,整部作品以纪实为主,虚构为辅,文献性与文学性并重。其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历史价值令人瞩目,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的《战争与和平》”。著名学者钱钟书称赞本书“如许撼九州垂千古之大题目,必须扛九鼎扫千军之大手笔,可谓函盖相称矣”。

    周而复晚年的诗歌力作长篇叙事诗《伟人周恩来》,以史诗的形式为周恩来书写了一部伟人传记。评论界认为,它“是当代诗歌中罕见的鸿篇巨制……展现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 

    周而复曾长期热情关注河南大学的发展。校庆80周年时,他题写了贺词“巍巍嵩山滔滔黄河贡献智慧,培育人才建设祖国继往开来”;校庆90周年期间,他曾回校讲学,向学校图书馆捐赠自己的文集,并在北京校友会捐赠的灵璧五彩石上为河南大学校题写了校训。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