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于安澜:语言文字学家、美术史论家、书法篆刻家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3-03-12 访问次数:3119

        于安澜(1902-1999),河南省滑县人,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美术史论家、书法篆刻家,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于安澜出生于一个地方绅士之家。1920年考入省立卫辉中学,1924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河南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前身)文史系学习。大学期间,他勤奋好学,在董作宾、冯友兰、郭绍虞、嵇文甫等名师指导下,诵读和掌握了大量文史典籍的精要,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同时,他还凭着在书画艺术方面的过人天赋和兴趣爱好,发起成立了河南大学美术研究会,并任会长。1930年大学毕业,193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攻读国学研究生。

        在燕京大学读书期间,他历时3年,完成了《汉魏六朝韵谱》的编写,填补了我国汉魏六朝音韵学研究的空白。这部音韵学专著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国学大师钱玄同、刘盼遂为之作序,王力为之撰写书评,对本书作出了高度评价。至今,《汉魏六朝韵谱》仍为中国古音韵研究的重要文献,对几代学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1937年,于安澜编写的《画论丛刊》也由中华书局付梓出版。该书系统整理和荟萃了优秀的中国绘画理论,为国画界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理论与技法给养。齐白石为之题笺,郑午昌为之作序,黄宾虹为之发表书评,受到美术界的广泛推崇。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出版社曾多次对该书再版,我国台湾、香港及日本也纷纷翻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书在东南亚美术界广为传播,至今仍被列为美术院校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于安澜在音韵界和美术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在二十世纪30年代就奠定了其在国内学术界的地位,展示了大家的造诣与风范。

        1939年,于安澜返乡耕读,1946年返回母校河南大学执教。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他胸襟坦荡,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孜孜以求,一直潜心于语言文字学、音韵学、诗词学、美术史论等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他的主要著作还有《画史丛书》、《画品丛书》、《古书文字易解》、《诗学辑要》、《书学名著选》、《书法源流表》等。2009年,为了集中展示他在书画理论研究上的学术成就,河南大学出版社将他的有关著作集中整理出版,名为“于安澜书画学四种”,以飨读者。

        于安澜还是国内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他的书法篆刻作品曾在日本和国内展出,并多次获奖,在国内书画界享有非常高的威望和知名度。他于二十世纪70年代发起成立了开封市书学研究会,推动了河南书法艺术的发展,为书法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改革开放之后,已届耄耋之年的于安澜笔耕不辍,并指导了数届研究生。为弘扬先哲,他还发起筹建了许慎纪念馆、吴道子纪念馆、花木兰纪念馆等,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