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文甫:河南大学早期发展转型的重要见证者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2-12-26 访问次数:1872
嵇文甫(1895—1963),原名嵇明,字文甫,以字行。河南省汲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代著名教育家、史学家与哲学家。1933年到1956年任教于河南大学,其中从1950年到1956年,任河南大学(后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校长。
1915年,嵇文甫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被河南省第一师范聘为国文教员,并在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兼课。在课堂上,嵇文甫积极宣传新文化理论,提倡白话文,与思想陈旧的教师展开论战,给古城开封的学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1927年1月至次年3月,他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同时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女子师大等校兼课。在此期间,嵇文甫积极参与当时学术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论战,并运用历史唯物论进行教学与研究。
1933年,嵇文甫回到开封,就任于河南大学,先后出任文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校长,在校长达20余年。其间经历了从省立到国立河南大学及院系调整后的河南师范学院等三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堪称河南大学早期发展转型的重要见证者。
作为爱国志士,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嵇文甫时刻关注着国家与民族的命运,通过各种方式向广大师生宣传革命思想与爱国精神。抗战期间,嵇文甫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他与姚雪垠、郑若谷等人先后创办了《风雨》、《大时代》等刊物,刊载爱国救亡文章,及时报道前线军队的英勇事迹。还与陈梓北、嵇振民等人共同谱写了《河南大学校歌》、《抗战到底》等爱国歌曲。1937年,嵇文甫与范文澜等进步教授组建了“河南大学抗敌工作训练班”,宣传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与游击战术,使党的抗战思想深入到敌后,这些努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与创业精神。1948年开封解放,嵇文甫、李俊甫等280名师生奔赴解放区,成为革命大学——中原大学的积极筹备与组织者。1949年,被中共河南省委任命为河大副校长、次年出任校长,直到1956年调任郑州大学校长。
作为近现代知名学者,嵇文甫在中国哲学史及古代思想史等领域成就卓著,突出表现在对阳明学说与船山思想的研究。嵇文甫还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列主义与唯物史观从事研究的学者之一。时至今日,斯人已逝,而余韵长存,嵇文甫的《晚明思想史论》被学界公认为研究晚明思想史的开山之作,该著提要与胡适、冯友兰等近代著名学术大师的论著提要一起,被收入到由学林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学术名著精华》一书。另外,在由著名学者胡道静编撰的《国学大师论国学》一书中,嵇先生的宏文《漫谈学术中国化问题》也赫然在列,同时在列的有章太炎、胡适、梁启超、王国维等大家的文章。这些都足以体现嵇文甫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