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请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与于洪结识
2021年12月8日晚,我正在珠海走访校友,突然接到胡德岭打来的电话,说他正在北京跟央视的同学聚会,让我代表校友会跟校友说两句。于是,我礼貌地问候了一番,并热情邀请校友回校。不想短短的问候,却在不经意间与于洪校友和央视《见证》栏目一起谱写了校友和母校的深情之歌。
第二天一早,我添加了于洪校友的微信,互致问候后,于洪说:“刘主任好!明年校庆、后年院庆,我们北京校友希望能为母校出点儿力。” 我回复说:“非常感谢!我目前在珠海看望校友,等回去后把我们拍摄的《汉藏两地书》纪录片发给您,您看看能否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于洪校友回复说:“好的”。13日我从珠海回来第一时间把《汉藏两地书》视频发给了于洪校友,我在微信中说:“于老师,请您先把把关,需要修改了尽管提,我们一定按要求修改,只希望能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也算是给母校110周年校庆献礼吧。”于洪校友并未满口答应,他回复说:“节目已收到,但纪录频道要求比较高,我尽力推荐哈。”仅过了两天,于洪校友便把纪录片频道导演的反馈意见截屏发给了我,央视纪录频道导演认为:“《汉藏两地书》题材可以,但节目做的很差,就是一堆口述,没有线索,缺乏主要人物,主题不清楚,需要好好改……而且也不是把45分钟纪录压缩成26分钟纪录片简单的事,片子得重新做”。看完央视纪录频道导演的回复我非常沮丧,觉得想上央视基本无望。然而。于洪校友却不愿失去为母校尽心尽力的机会,他安慰我说:“节目定位不一样,具体要求就不一样。我再试试看!只要母校和校友们支持,咱们就百分之三百努力!”听此鼓励,我也表述了我们当时拍摄《汉藏两地书》的初衷:“我们当时就是按口述史走的,以群体形象折射那代人的精神境界。那种突出个人、讲故事,我们从一开始就否定了。那代人都是舍小家顾大家,哪里艰苦哪里去。我们想树立集体形象,而非个别人或者说典型代表。所以,我们与央视导演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有误差。真的非常感谢您!”于洪校友非常耐心地给我解释:“从校史角度来说,群像、口述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这会留下珍贵的史料和影像。从电视纪录片来说,它有自己的要求和规律,而每个节目又有自己的定位,所以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希望在央视相关栏目播出,就得按照栏目的要求再次创作。我觉得是因为拍摄的目的、诉求不一样,才造成了大家不同的审看体验。但这个题材还是非常感人的,我非常看好。下一步看看怎么能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之既符合央视的创作要求,又能体现母校初衷,尽量能够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历史见证。我再试试看哈!”校友对母校的拳拳爱心让我深受感动,唯有表达深深的谢意。他却说:“不用客气!咱们自己的事儿!”
5月中旬,他兴奋地给我电话,说他所在的《见证》栏目领导同意拍摄,但主要突出喜乐、欧珠等几位西藏校友,大概两到三集。6月21日,于洪发微信说:“西藏选题报告已通过,可以考虑相关事情了,先定一下拍摄时间大概7月几号能出发。采访函最近几天走流程,尽快发给河大宣传部以及西藏宣传部和组织部”。为了便于沟通,我们组建了筹备群,把喜乐、欧珠罗布也拉进群,不定期在群里召开视频会议,沟通拍摄方案,了解西藏拍摄所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艰难的拍摄
7月20日,于洪率领的央视摄制组进藏,因为陈举通过拍摄《汉藏两地书》与西藏校友比较熟悉,手里素材也多,他也一同入藏。最初一个礼拜央视摄制组主要拍摄消防员的片子,拍摄之余于洪、陈举与喜乐、欧珠等校友沟通西藏校友具体拍摄方案。
7月27日,正式拉开了《藏族医生中原情》的拍摄工作。为了便于沟通、协调,陈举建起了“央视见证西藏行”群,群里有我、于洪、陈举、喜乐、欧珠、加布、次仁卓玛、玉珠、索旦、强久仁青、达瓦多吉、魏春吉、梁硕等13人。7月28日之后,陈举因公司有事离队,梁硕接替其联络、协调工作,跟着央视摄制组继续拍摄西藏校友纪录片的相关素材。
右起:于洪、强久仁青、玉珠卓玛、扎西卓玛、喜乐、措姆、索旦、梁硕
7月28日到8月4日,央视摄制组先后在拉萨市、日喀则采访校友。前期在拉萨的拍摄比较顺利,卓嘎副主席再次接受了采访,并谈了她的一些想法;为了拍摄对河南烩面的热爱,喜厅在河南餐馆连吃了两大碗烩面……
然而,8月5日之后的活动就不那么顺利了。在去吉隆沟途中遭遇大雨,欧珠几位校友顺利突围到达吉隆沟;而喜乐、梁硕等人却没那么幸运,遭遇泥石流,晚上9点多还在路上,不得不临时住在吉隆县卫生院医护值班室里。6日赶到吉隆沟后,喜乐、欧珠、白玛、中次仁卓玛、加布、达瓦多吉等六位西藏校友参加了吉隆沟义诊。8月7日,义诊结束后,校友都返回了日喀则,而于洪带领的央视摄制组想进一步采访达曼人留在了吉隆沟。
右起:白玛、加布、中次仁卓玛等校友在吉隆沟义诊
8月8日,因出现疫情日喀则封控了三天。11日,日喀则地区一解禁,我就立刻打电话让万新为梁硕买当天的飞机票,不回拉萨,直接从日喀则去贡嘎机场。但不巧的是,当天的机票卖完了,抢到了第二天上午的机票,只能回到拉萨。不曾想凌晨3点拉萨封控,万新半夜联系河南老乡把梁硕连夜送往机场。
按计划,8月13日魏春吉副主任将与一附院负责人陪同孙君健副校长去西藏山南人民医院签订双方合作协议,但因封控不得不取消行程。山南人民医院派往河大一附院进修的四位年轻大夫,按计划抵达开封,校党委书记卢克平亲自参加了欢迎仪式;但其中一位大夫,因回山南参加资格考试,结果遇到封控就没能再回到一附院进修。
西藏学员为校党委书记卢克平、75级西藏医士班辅导员范秀云献哈达
于洪带领的央视摄制组却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以为封控几天就可能解除,于是留在吉隆沟继续拍摄,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滞留就是一百多天。在这滞留的一百多天里,摄制组前一个月只能在不足15平米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后来可以上楼顶平台踱步,再之后可以在招待所院子里踱步。因为饮食差异,饭菜并不是很合口,几个人都瘦了一圈,这一百多天的煎熬可想而知!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于洪校友还不忘督促导演抓紧时间剪辑吉隆沟义诊的片子。8月19日,央视频推出《中国医师节:藏族医生义诊“达曼人”》,可以说是西藏校友献给母校最好的“医师节”礼物!
于洪校友在吉隆沟被封控的楼顶
2022年11月22日,于洪校友在“央视见证西藏行”群微信里@大家:“各位学长学友好!因遭遇疫情,我们摄制组被困吉隆沟105天,纪录片拍摄也未能完成既定任务。但经过朋友和领导协调,我们已于11月17日出藏入川,现在成都集中隔离+自我监测已满五天,有人可以回家了。从入藏到出藏,这次见证西藏行共120天。对于纪录片未完成部分,等疫情过去了再拍。对已拍内容,目前已安排导演尽量先剪出一期片子。谢谢大家!扎西德勒!”大家纷纷在群里向于洪校友问好,表达对于洪的敬意。我在群里说:“于导,您辛苦啦!这120天、四个月将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作为‘汉藏两地书’纪录片导演,请为‘铁塔风铃’写篇纪实稿吧,记录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衷心感谢您为母校所做的一切!祝以后的日子一帆风顺!!!”11月24日晚,于洪在群里@喜乐@刘波@陈举@欧珠@梁硕:“扎西德勒!我已转移到海南,为的是逃离成都疫情重灾区。现在在海口继续隔离监测,等北京健康宝弹窗解除。解除弹窗后就能买机票回京了。”陈举回复说:“师兄,海南武警总队政治部主任是文学院师弟,有需要您说话。”此刻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只能安慰他说:“于导,北京现在疫情比较严重,在海南好好散散心,等您解封了,我让海南校友会给您接风。”那一刻我觉得特别对不住于洪,我们素未谋面,他却为了这个纪录片被困西藏120天,加上在成都、海南的等待,130多天孤悬于北京之外,不能与家人团聚,这么大的人情我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偿还了。想想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校友,一个对母校充满深情厚谊的校友!
又见格桑花
2023年3月3日,当我在大礼堂作为职能部门代表参加文学院百年院庆庆典大会时,抬头发现主持人竟是从未谋面的于洪校友。庆典大会结束后,我站在大礼堂台阶上给他打了无数个电话,都无人接听,正在左顾右盼时,于洪的好友胡德岭出现在我面前,我立马批评他于洪回来不该不通知我。他解释说,于洪要主持庆典大会不敢让他分心。当晚,我第一次在线下见到了为《藏族医生中原情》纪录片呼吁奔波一年多的于洪校友。当天,不仅是文学院百年生日,恰巧也是于洪的生日,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生日蛋糕的烘托下,校友情被隆隆地托起。当晚,参与活动的于洪、陈举、胡德岭、王文科、魏春吉、梁硕、简万新和我,都被浓浓的真情所包围,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扫三年疫情的阴霾!
于洪与段晓华主持文学院百年院庆大会
因为那130多天,我不敢再开口说续拍《藏族医生中原情》之事,只想用欢声笑语为文学院、为于洪校友庆生。倒是于洪校友主动提出回北京后再跟领导申请一下,争取把片子拍完。我说别勉强,我3月、最晚4月就退居二线了。于洪说他争取在我退居二线之前办成这件事,我被校友的真情深深打动。那晚我们聊了很多,大家兴致都很高,很晚了才依依不舍地道别。
第一次与于洪校友(左一)见面,右一陈举校友
3月15日,于洪电话通知我,《见证》栏目领导已同意把《藏族医生中原情》拍摄完,但因为经费吃紧,希望陈举校友的鹰展公司能施以援手,提供他们《汉藏两地书》的素材,陈举校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这次拍摄主要以西藏校友返校活动为切入点,时间定在3月25—31日。为了抓住这难得的机会,3月17日我立刻组建“重回开封”群,于洪、陈举、喜乐和欧珠我们5人把各自想到的问题都发到群里,并多次召开视频会议确定返校校友名单,商量拍摄细节,大家迅速行动起来。
3月18日,欧珠校友把重返母校的名单发到了群里,分别是:喜乐、欧珠罗布、索旦、洛桑、白玛和小次仁卓玛共6人;其中,前3人25日从成都飞新郑,后3人25日从拉萨飞新郑。对此,于洪校友还是不放心,非要晚上再开个视频会把细节梳理一下。我也在群里提醒西藏校友带上老照片、哈达、民族服装等。20日,认真的于洪又给校办发了一份工作对接函。学校对此高度重视,21日上午九点,许绍康副校长亲自主持召集宣传部、校友总会、统战部、医学院、一附院、淮河医院、保卫处等12个单位,在152会议室召开《藏族医生中原情》协调会。
许绍康副校长与西藏校友及摄制组合影
孙君健副校长与西藏校友及一附院老师合影
经过多方协调,西藏校友的返校活动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与辅导员范秀云等老师座谈,参观校园、校史馆,喜乐、洛桑去开封人民医院看望援藏医疗队医生及后人,欧珠到淮河医院看望当年进修时的指导老师,参观医学院与在校生座谈,欧珠为医学院师生作报告,小次仁卓玛和白玛看望唐军一家人等活动。
西藏校友与王立群老师(右四)合影
左起:陈举、索旦、洛桑、欧珠、刘波、喜乐、小次仁卓玛、白玛、于洪
其中还有个小插曲,欧珠想到淮河医院拜访当年进修时的指导老师,他把导师的名字发给了我,我迅即把此信息转给了张祎捷院长。过了一天,张院长给我回复说,单位没有叫蔡大庆的大夫,我们副院长柴大森曾带过西藏进修生,并转来两人工作照。我立即把此信息转给了欧珠校友,他回复说此照片就是他与导师的合影,并把自己年轻时的照片发来印证。那一刻感觉十分温暖,时间虽然可能让我们把名字记错,但那份师生情却永留心底!
1980年5月欧珠罗布(右一)与指导老师柴大森大夫(左一)
欧珠罗布(左一)与柴大森大夫(右一)43年后重逢
在大家齐心协力下,6月18日、6月25日、7月2日,央视《见证》栏目最终以“藏族医生中原情”为主题,分 “行走高原”“重回中原”“割舍不断的汉藏情” 三集播出。此片既充分体现了河南大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教育担当,也大力宣传了河大校友为西藏医疗卫生作出的突出贡献,更连接起了汉藏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纪录片播出后,受到了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从2019年3月与喜乐校友结识,成立西藏校友会,到2020年8月拍摄《汉藏两地书》,再到2022年、2023年配合央视拍摄《藏族医生中原情》,以喜乐、欧珠为代表的西藏校友,以于洪、陈举校友为代表的摄制团队,他们与母校双向奔赴,跨越四年、几千公里的时空距离,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校友与母校的心贴得越来越近,校友对母校的爱也越来越浓!
(全稿终)
点击上方图片,扫描二维码
即可观看《藏族医生中原情》纪录片
感受扎根高原,割舍不断的汉藏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