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校长为许心武。
1932年,学校毕业本科生57人,招收新生190余人。截至年底,学校设文、理、法、农、医5个学院17个系,在校本科生500余人,教师116人,其中外籍教师和留学归国的学者有38人。
1932年,省立河南大学教育系毕业参观团留影
当年,学校创办7种刊物。其中《会友》后为《河南民国日报》副刊,主编为卢冀野;教育系主办的《教育周刊》,主编为李廉方,副主编为邰爽秋;《社会科学》、《平沙》,后成为《河南民国日报》特刊;河南大学群育委员会主办的《河南大学周刊》,承担了校刊的作用;法学院经济学会主办《经济周刊》,主编为邹次硕;医学院主办《医学周刊》,为《河南民国日报副刊》,主编阎仲彝、上官悟尘。
3月,《国立中央研究院、河南省政府签署合组河南古迹研究会办法》签订,明确估计研究会与河南大学合作的办法。此后,河大师生马非百、尹达、石璋如等多次参加殷墟以及汲县、辉县的考古发掘工作,为学校考古学和甲骨文学教学与研究奠定了基础。
1932年6月,中山大学时期入校的第五届大学生毕业。这是毕业生名单,共57名。
8月,为声援上海“一·二八”抗战,河南大学进步学生康午生(即王国权)等,成立“反帝读书会”,组织学习进步书刊,宣传抗日救国。
9月,校长许心武呈文省政府,称大礼堂开工以来,规模初具,已支出13.7万元,省政府仅拨10万元,要求尽快拨付建设款项。
当月,省政府批准,自1933年1月起,分月拨付总计5万元的大礼堂后续建设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