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校长为李敬斋(1月至5月)、许心武(5月始)。
1931年,学校毕业本科生75人。学校增设土木工程系,恢复附属中学招生。截至年底,学校设5各学院17个系,全校教职工130余人,在校本科生390余人。
1月8日,校长李敬斋正式到校任职。
4月,教职员待遇规程委员会通过23条决议,规定了各级教职员的职责和月薪。除校长薪金由省政府确定外,其他人员共分10个等级,教授、院长、主任最高,月薪240~400元,20元为一级;事务员最低,月薪35~100元,5元为一级。
5月初,李敬斋先生辞职,省政府聘请建筑学家许心武先生接任校长。全校举行大会,教务主任赵新吾发表讲话,文学院院长李廉方讲了个人亲历,教授王希和讲解了“领事裁判权”问题。当月,学校呈报省政府,分别在北平、南京、上海、济南、西安等地招考新生。学校呈报教育部,拟办河南大学附属高中,获得批准。学校发布布告,开始征集校歌和运动歌。
6月,经省政府批准,省立河南大学增设土木工程系。省政府向国民政府行政院呈文举荐许心武先生为省立河南大学校长,获得国民政府行政院文官处明令批准。一个月后,教育部颁发铜质校印“河南省立河南大学关防”和钢质小章“河南省立河南大学校长”。
1931年6月,于安澜(右一)毕业于河南大学国文系
7月,学校向省政府呈文,申请拨付土木工程系设备费、附属高中开办费和大礼堂建设费。省政府批准拨付大礼堂建筑费用后,许心武校长聘请李敬斋等11人组成大礼堂建筑委员会,开始各项筹建工作。
8月,在许心武校长主持下,停办4年的附属中学恢复招生,当年招收5班学生,大多课程由河南大学教师执教。
9月,校长许心武向教育部呈文,申请每年拨付20万元作为文、理、农、医各学院的设备费用。
这是“九一八事变”后,河南代表赴南京参加全国抗日救国联合会代表大会时的留影,前排右一为河大学生代表沈世祺。
10月,河大反日救国会创办政治时事类周刊《抗日血钟》,刊登告全国同胞宣言,呼吁抗日救国。“九一八”事变后,河南大学师生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出版了宣传抗日的《河大抗日救国旬刊》。
11月20日,大礼堂动工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