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骄阳似火,辉映着毕业学子们青春自信的面庞和同样火热澎湃的内心。他们将要与母校挥手道别,开启人生崭新的征程。7月5日上午,我校2019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明伦校区大礼堂隆重举行,历史系78级校友席来旺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
非常感谢母校,让我能在这么美好的日子里,回到河南大学,见证这属于同学们的人生高光时刻,分享这份喜说。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庆祝的日子。作为校友,看到同学们学有所成,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祝贺同学们顺利完成博士、硕士学业!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回忆的日子。我再次走过百年学府的每一个角落,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那沐浴在母校阳光雨露下的青葱岁月!
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铭记的日子。我将在这里,见证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铁塔学子,肩负中华使命,走出知识殿堂,放飞青春梦想!
毕业生同学们,在你们即将开始人生新起点时,恰逢世界处于百年不遇之大变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到了关键时刻。此时此刻, 希望你们能够坚守立身之本,明确人生目标,“不忘初心”,要怀着初心去追逐梦想;“牢记使命”,要不断创新,去相抱世界,勇于担当,敢于担当!这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担当,对理想对信念的担当,要真正学会担当社会责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国家改革开放大潮,以不同的方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职尽责,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篇章。
今天,你们将肩负使命、砥砺前行,作为前辈,祝贺与送别之时,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请时刻谨记:
真正的担当,从来都是脚踏实地的;
自觉的使命,从来都是源于初心的!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亲身经历。
2018年4月20日,我在驻外执行重要工作任务时遭遇直升机空难,面临了一场生与死的重大考验! 在直升机坠毁时刻,我第一个提醒战友们“先解开安全带脱身”,并在自己遍体鳞伤、多处骨折的情况下,忍着剧痛帮助年轻战友解开安全带逃生。据后来所在国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在飞机从175米高坠落后,10秒钟内机身有小火,在50秒时开始燃起大火。我是在飞机随时可能引爆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战友先脱身,自己最后离开机身的。
令记者团成员及随行人员都感到惊讶的是,尽管我伤势最重,却从来没有中断工作,以至于在两天之内被救护人员所忽略。在出事后两天内异常特殊的情况下,我始终说自己没事,仍像战场上的战士一样坚持战斗,仍优先考虑工作的事,仍在协助营救战友,真的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了。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冒着二次创伤危及生命的风险的情况下进行的,右手不能工作了,就学着用左手一只手握着手机,高高举起,并艰难地敲字。两天内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战斗状态之中,直到两天后撤回到远在千里的首都雅加达。
在手术后几个月的漫长时光里,在北京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坚强毅力,在卧床期间完全躺着的情况下,忍着疼痛,用左手敲打着手机,撰写了一部励志作品,热情讴歌“一带一路”伟大实践,颂扬中国驻外记者顽强毅力、忘我拼搏与使馆等国内外相关部门在应急处理方面的团结协作精神。
有人说这是中国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人说这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和平年代的战斗精神。但是,我知道,这种精神的来源于哪里----它源于祖国母亲的滋滋养育、 它源于党旗之下的铮铮誓言、它源于河大精神的培养教导、它源于人民群众的期盼重托。这种精神不属于我个人:这是一名中国记者,在应对危机与灾难的关键时刻,做出的无愧于时代的选择; 这是一名河大之子,在国家和事业需要的关键时刻,做出的无愧于人民的选择!
生与死,考验了我的毅力,而这坚强毅力的后面,靠的是坚定信念的依托。人有信念就能摧不垮,就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种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河南大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未来,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河大精神都将永远伴随着我们这些铁塔牌学子,生活并非永远一帆风顺,事业也许会遇到艰难险阻,更需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河大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希望你们,无论是在顺境中成长,还是在逆境中磨砺,都能勇敢顽强地接受挑战,为自己奏一组荡气回肠的人生交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交响中的闪亮乐章!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同学前程似锦!
衷心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衷心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谢谢大家!
为进一步开阔师生的国际视野,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最新的国际形势,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7月5日下午,席来旺校友应校党委宣传部和生命科学学院邀请做客第十期“卓越生科沙龙”,在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为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国际形势新发展”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安国勇主持。
席来旺与师生分享了他与母校之间的深厚感情,就“‘一带一路’国际新形势”下国家发展、生命科学的机遇和个人前途的发展做了分析。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依托于良好的国际形势,必须制定可行的国际战略,与国际社会精准对接。一个企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就此他还以当下热门的“华为被美国打压”事件为例,认为该事件只是中美贸易战的一个外在形式。而今年恰巧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关系将面临新的考验。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考验与收获并存,他告诫同学们应树立忧患意识,以实实在在的学习、工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稳步向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精彩的报告赢得了现场师生的阵阵热烈掌声。
在互动环节,席来旺与师生就“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当前国际形势带给我们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师生反响热烈。
席来旺:中国资深的驻外记者与国际问题学者。1962年生,1978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1984—1987年在河南大学攻读在职研究生,1991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到原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工作,曾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研究员、研究生导师,国务院台办特约研究员。2006年赴人民日报联合国分社担任常驻记者、分社社长、2015年赴人民日报印尼分社常驻记者、分社社长。期间多次荣获国家给予的记功、嘉奖荣誉。
早期著作有《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合著)、《美国国际地位的历史趋向》(河南大学出版社)、《美国的决策及其中国政策透析》(九州出版社)、《感受加拿大:来自一位访问学者的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等,并承担完成1990年度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近年来在国际问题领域发表的学术论文、形势调研、综合评论、新闻报道达千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