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文萃
难忘的相聚
作者: 发表日期:2019-10-23 访问次数:1228

       一束朝阳刚从窗缝里挤进房间,手机里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信息:"趁胡永霞回国之际,咱班已联系上的同学想在2013年5月14日小聚......你能否参加,请回复。″我拨通了谢玉娥的电话,回复她一定准时赴约。


       来到历史悠久的古城开封,奔向朝思暮想的河南大学,学子心,真挚情,溢于言表。我驻足河南大学门前,仰望刻在门头上的四个苍劲大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河南大学,我的母校,您的学子看您来了......




       说来也巧,正在我的思绪难平之际,被迎面而来的青艾、玉娥叫住了。她俩是我的同窗,青艾是我的学姐,玉娥是我的学妹,两人是我们班留校的佼佼者,也是这次相聚的组织者。重逢之时,握手言欢,语重心长,道不尽的思念与牵挂。言谈中,获悉学姐学妹在教学和工作之隙,著书立说,成绩斐然,深感欣慰。关于这次相聚的费用,我提出实行AA制,青艾、玉娥执意不肯。学妹说:"把大家请来,求的是相见一叙,让老同学摊钱有违我的初衷。″学姐更是寸步不让:"钱的问题不要再提,学姐定下的事儿不能改动。″




        在一片争论和欢笑中,我们和陆续到来的同学从南至北、自西往东,走遍了母校的各个角落,浏览了母校的娇姿新容。大礼堂前塑起的肖像,追记前辈的丰功伟绩,启示后生对河大一往深情;入门的南北大道不见了尘土和泥泞,平坦似鏡;低矮的平房消失了,座座高楼耸立空中;被粉饰一新的旧建筑,显得更加漂亮和厚重;博物馆的藏品琳琅滿目,在教学和培养学子时发挥巨大作用;郁郁葱葱的树木从空旷的盐碱地上拔地而起,带给人们一片荫凉和清净;直通湖岸的水泥路尽头,杂草丛生的湖坡被平坦的看台代替,波光𥻘粼的水面上游动着振翅戏水的小精灵;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花丛中舒展信步,风华正茂的小校友在校园里徜徉留影......每到一处,流连忘返;每看一眼,美不胜收。历史的河大,人民的河大,学子的河大,别您37年,您变得学子不敢相认,像开辟了新的天地,披上了节日盛装,校貌流光溢彩,处处缤彩纷呈。


        触景生情情有情,浮想联翩篇连篇。"哎,这不是咱们的教学楼吗?!″秉秀指着眼前的红楼问銀梅。银梅答:"谁说不是呢,这可是咱们终生难忘的地方!″大家走进昔日中文系听课的教室,回忆着恩师授课的风貌,耳边仿佛响起他(她)们语重心长的谆谆教导。古城墙下,李福仁、于继中抚摸着这棵一人搂不过来的斑驳大槐树,想起了37年前那棵弱不经风的幼苗,想起了春夏的晨读,秋冬的思考,就像昨天发生的事儿在眼前跳跃;碧绿松软的草地上,韩金山和乔桂青认出是我们过去的操场,当时的篮球比赛使我们心血来潮;大家随着王久焕手指的方向望铁塔,文物依旧,风铃里记忆着我们的青春梦想,塔尖上录下过我们的音容笑貌......




       

        久别今相聚,欣喜更逾常。欢声笑语带来沉甸甸的丰硕成果,激动的表情写滿人生的感悟和事业的成功。同窗围席而坐,迟迟无人举杯动盏。随着谢玉娥开场白的结束,余颂东躬身站起,习惯性地捋了捋如同霜染的白发,笑着环视正当花甲的老同学,一句"老同学好"的亲切问候,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在校时,他是我们的级长,对同学特别关照,受到大家一致好评。毕业后,他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勤恳而不懈的拼搏,在群众的口碑中留下美名。


         记得有一年六月,我在洛阳下了火车,换乘汽车到了嵩县城。那时候已是夕阳的余辉染红了天际,片片晚霞挂滿了山顶。我向路边的司机打听嵩县三中,正好司机的车是和我相向而行,同意捎我一程。卡车进入大山,时而谷底急转,时而爬坡缓行,时而峰顶盘旋,一路颠簸的我几乎散架,一路险像使我胆战心惊。在三中附近下车时,夜幕像一口大锅罩住了绵延起伏的群山,大山深处的三中变得烟雾朦胧。我深一脚浅一脚走在通往三中挟道上,白天的余热蒸的我滿头大汗,密麻的飞蚊扑打着眼睛,坚硬的石子把脚硌的生疼,路旁的荆棘摩擦着身躯,远处隐隐传来狼的尖叫声......这就是余颂东执教的嵩县三中吗?我不敢再往下细想,心里像打碎了五味瓶。


         在向导指引下,我轻轻推开一扇虚掩的毛糙木门,喊了一声正在煤油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的颂东。他愣愣地看了我片刻,上前一把握住我的双手,"嘿嘿嘿"地直笑,笑的泪花含滿眼眶,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心情非常激动。话间,王继平(同学、颂东妻)端上两盘山菜和一瓶薯干"伏牛白"酒,颂东不好意思地说:"今天先凑乎一顿,明天......″"有啥吃啥,不要麻烦,″我打断颂东的话,"咱们是老同学,山珍海味换不来同窗之间的感情。″没有客套,没有虚荣,一次次举盏碰杯,千言万语尽在水酒中。




       

       后来我又三次去过嵩县,每次相见都是不虚此行。余颂东,你从这里起航,待学生胜亲人,视课堂如阵地,夏天汗浸衣,讲台上口干舌燥、声音嘶哑、滿身粉沫不喊一声累;三九刺骨寒,讲台上双手冻裂、两腿站肿、精疲力尽不叫半句苦。为事业付出,无怨无悔。为培养学生,甘心情愿。一片诚心感天动地,精辟讲解终有正果,政治的高考分数连年在洛阳榜上有名;你从这里扬帆,守卫过三尺讲台,调任过一中校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在教育局长职位上直到退休年龄。滔滔大河为你高歌,亢奋的音符里蕴含着你对教育的深情;巍巍高山向你致敬,致敬的目光里叠现出大红证书的殊荣;师生的夸奖传遍社会,社会上对你赞许有嘉:当官不贪,两袖清风。


        余颂东的话音刚落,大家一阵起哄,非要李雪琴说说她那段坎坷的历程。雪琴是我们班年龄较小的学妹,也是至今仍在公安部门任职的女性。她外柔内刚,柔而不娇,刚而不傲,楚楚有致,大方稳重,就是有一点任性。在谈到她在邢台工作的一段时间里,像是受了委屈,声音有些哽咽,情绪有点波动。她说,有次组织上找她谈话,想让她担任某部门的"班长″。个别对河南人抱偏见的本地人听到消息后,对她议论纷纷,横加指责,使雪琴失去了晋升的机会。远离家乡在异地工作的她,非议面前有些无奈,但没有气馁;指责中有些孤独,但没有退却;泼来的口水没把她淹没,反而使她更加清醒。她顶着冷言冷语在背地里大哭一场,驱散心里压抑和郁闷,重新坚强起来,对事业更加勤奋,对人民更加热情,对党更加忠诚,一步一个脚印的异地前行。四年后,彻底改变了一些人的看法,得到了大家的拥护,上级的信任,穿上了仰慕已久的警服,在公安的领导岗位上正气凛然,破浪乘风。


      四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短短的瞬间,但在现实生活中毕竟是一千四百多个日日夜夜,对于雪琴来说是否有点漫长?无聊的非议虽然没有挡住雪琴的脚步,但对她是否不公?这些暂不探讨,还是听听雪琴的回答:"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要计较别人说什么,朝着自己信仰的目标前进,事业一定会成功。″寥寥数语,诠释了她胸怀若谷、光明磊落的品德,执着自信的性格和敢于拼搏的精神;她照着心里的剧本,淋漓尽致地刻划了河南人的人生内涵,显示了河大学子深厚底蕴,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塑造了河南人的形像,唱响了一曲时代赞歌。同学们为李雪琴鼓掌。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为相聚专程从海外归来胡永霞的。在河大读书时,她性情温和,团结同学,学习努力,勇于吃苦,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永霞说:"不出国不知道祖国有多好、多亲,到了国外才真正感受到那种魂牵梦绕般思乡念家的滋味和想见老师和同学的心情。我常常扪心自问:′自己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于是,我竭尽全力,向外国人宣传中国的古老文明,介绍中国人的友善、达礼、重情、重义和忠诚。与此同时,我也充分利用自己学文科的优势写一些国外见闻、游记、感想等文章,寄给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约30篇,为增进中国和外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奉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憧憬。今天,借回到母校的机会,我要把自己从瑞典到美国、又从美国返回瑞典的心路历程以及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和声誉,告诉给我的河大、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和我的好友亲朋......″胡永霞那亲切的话语,字字带情,句句感人,使我们泪水泉涌。




       

        胡永霞发言后,小心地扶起身边几乎不能行走的小学妹一一她是我们心中抺不去的王红星。河大三年时间,她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起床,"嘟嘟嘟″的哨音把我们从梦中唤醒。她性格开朗,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待同学如兄弟姐妹,是大家共认的好学生。毕业后在信阳教书,获得师生的信任和好评。2002年初夏,我和余颂东、韩金山去信阳看望她,她躺在床上不能行动。细问原委,才知内情。因为她夜以继日的为学生操劳,身体极度透支,在课后下楼时不幸中风,摔得不省人事。当师生把她送到医院抢救过后,她感到非常震惊:"我咋在医院?班里的学生谁照应?″接着又问学生的课程。我和颂东、金山听了陪护人的叙述,泪水象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前胸。王红星,我们为你骄傲,你无愧教育战线上的楷模,更是我们工农兵学员为国尽忠的缩影。


       依偎在母校的怀抱,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感慨系之。河南大学就像一棵根深叶茂、傲空蓬勃的大树,学子就是绽放在这棵大树上的花朵,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女生的发言柔韧丰厚,男生的言辞荡气回肠。他(她)们以优异成绩向河大递交了一份份完整答卷,他们以赤子之心回报了人民的养育之恩,他们用一腔热血向党献出了爱的忠诚。如果这次相聚的同学推选出一个临时班委会,如果这个班委会为他们发奖,他们的颁奖词则会在广袤的大地上传颂:杨凌,数年如一日,用心讲法,积极普法,严肃执法,一片丹心为百姓。韩金山,身先士卒,克难攻坚,与群众同甘共苦,致富路上排头兵。赵学林,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监管出色,人民的好狱警。王润峰,春夏秋冬,耕耘讲台,烛光照人,燃烧自己为学生。孙青艾,兢兢业业办学报,呕心沥血育桃李,新闻战线建奇功。谢玉娥,孜孜不倦资料室,徜徉学海苦探索,女性研究攀高峰......这些从河南大学挺胸走上社会的同学们,没有辜负母校的希望,在改革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在祖国的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在时代的洪流里搏击风浪。他们是时代的骄子,祖国的精英,祖国正是有了他们的参与,才变得今天繁花似锦,分外漂亮。河南大学,我的母校,您应为学子的拼搏而自豪,您应为学子的奉献而骄傲,您应为学子发扬了您的精神而荣光。



   

       小聚散席后,老同学握手话别,我也正准备返回宁陵,余颂东告诉我,孔令更想要我们到家里做客。说起令更,我想起了毕业前那一幕惊险的情景。一天下午,我和颂东、令更到东湖游泳。我刚登岸,突然身后传来颂东急切的呼救声。此时的令更在距岸十米的水中下沉,几绺头发在水面上晃动。我猛地冲进水里,和游来的颂东把他托出水面,硬是把令更从阴阳的交叉口拉回到现实的开封。时过境迁,苍桑巨变,可能有不少事情被遗忘,但此事像一个特写镜头定格在我的大脑里,镌刻在我的心灵中。我们从死神手里夺回一条鲜活的生命,那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同学,那是我们共同深造三年的弟兄。



       作者简介:焦仁峰,笔名佳水,字扬善,生于1949年,河南省宁陵县人。197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参过军,从过政,经过商,著名诗人。坚守做人要仁义礼信,处事讲天地良心。50年来在全国报刊和电媒发表诗词、散文、短篇小说、报告文学、随笔等千余篇(首)。

       作者微信:15537076015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