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重回河大
作者:河南大学 发表日期:2019-11-06 访问次数:1436
(一)
九月一日,送完孩子回来,开了近六个小时的车,尽管十分疲惫,但屋内的漆黑和安静却无法让我像往常一样入睡。时光在脑海倒流,无数的画面在脑海闪现、对比、重叠、融合,无数的情感、思考在心头、脑际萦绕盘旋。
当早上六点十分妻子上班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此刻仍未入眠的我才真切地知道:二十五年前开始的那四年河大学习、生活,已经成了我生命、性格的一部分,已经成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密码和此生永难祛除的情结;尽管从我毕业的那一天起,当我庸庸碌碌于生计之时,当我全心全意于事业之时,它从来都不曾打扰我,但每当有同河大有关的字眼或者人与事出现时,“母校河大”四个字以及那种难以言表的情愫,总会汹涌而至,将我和我的心淹没、浸泡,而后到网上看一看的冲动总会压到手头的一切,而这种状态,定将此生永伴!
(二)
下了高速,“河南大学”四个字一映入眼帘,一句“哦,我们到开封了!原来这里就是我的母校河大的金明校区”就脱口而出,妻子开玩笑说:“这真是一个重要的值得纪念的时刻,从此刻起你们父子就成了真正的校友了。”
车在仁和公寓红绿灯处右拐,城墙出现在了眼前,我和妻子忽然间同时说到:“这不就是东大门吗?变化可真大!”
哦,东大门,东大门的城墙,东大门外的早餐点!那些曾经承载了无数美好记忆、定格了多个青葱岁月瞬间的地方就在眼前了。无数次早上匆匆赶去东门外吃最喜爱的早餐——胡辣汤加葱油饼——的画面与畅快淋漓,很多次和当时的恋人现在的妻子坐在城墙上喁喁细语、相依相偎的情景与甜蜜浪漫,以及买完书扭头就走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来然后急急忙忙去找自行车的场面与焦急懊悔,顷刻间一起填满了心房,我恍惚了,要不是学校交通指挥人员提醒,就差一点碰到前面的车辆了。
进入东门,我原来住了四年的12学生公寓闯入眼帘。尽管它是那么的低矮、那么的老旧,但,12学生公寓,412宿舍,那个我们整天跑上跑下也不觉得累的小窝哟,我怎能忘记!我似乎又感觉到了晚上就寝前大家在操场跑完步后在卫生间赤着上身、你争我抢冲凉的欢喜与畅快,我似乎又看见了寝室里冯刚在床上做俯卧撑的画面,似乎又看见了焦文明只穿着小短裤让我们拍照的场景,似乎又闻到了王红波戴着眼镜弯腰做“美味佳肴”的浓郁香气,似乎又听见了李民辉躺在床上用信阳普通话大声朗读散文的抑扬顿挫,似乎又感觉到了转到外语学院的贾海龙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学英语的可爱,似乎又摸到了身形瘦小却总是蜷起胳臂向我们炫耀实际上没有肌肉块的胳膊的乔浩光的“肌肉”,似乎又听到了操着荥阳口音、光着膀子向我们介绍荥阳特有的萝卜大米粥做法的丁建伟的独特口音,似乎又听见了陈超、朱承志等学生干部催促大家睡觉的悠扬的喊叫声,似乎又想起了文静的王波戴着眼镜到我们宿舍找贾海龙时的欢喜的场景,似乎又看到了古铜色皮肤、满是健美肌肉块的李勇手捧《大学英语四级必备词汇手册》在公寓楼下梧桐树边忘情背诵的画面……一切的一切,都过去了,却也又都在二十一年后的这一刻瞬间复活了。
越过原来的化工学院现在的文学院,原来的物理学院现在的法学院,来到正在热烈迎新的大礼堂广场。我似乎已经分不清那两个此刻在大礼堂边上走着的人是我的父亲和我,还是我和我的孩子。
二十五年前的八月二十五日,我成了我们家族第一个考上大学跳出农门的人。八月二十五日早上,在地里锄玉米但焦急等待通知书已经快要失望的我被同学通知到高中去领取通知书。领到通知书回到家的那一天中午,在外做木匠活的父亲放下主家的木匠活骑着那辆破破的大二八自行车赶了回来;妈妈、姐姐也特地摘了豆角、西红柿准备中午做鸡蛋捞面;哥哥也发话说下午我不用一起去乡政府拉家里的日常用水而是让弟弟一起去,同时决定和同村的几个伙伴到陕西去买一箱烟运到我们那里卖为我挣学费(后来他们在火车上被查,所幸的是那个乘警听了缘由,放了他们一马。真感谢那个乘警!)。那一天的喜悦,我无法忘记;那一天的家人,我更无法忘记。
二零一九年八月,我和孩子终于等来了河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孩子妈妈提议一家三口为孩子庆祝一番,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孩子,对不起,是爸爸的错!可惜,那一天再也回不来了。爸爸很内疚!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一日晚10:35分,我和父亲搭乘列车来到了开封。九月十二日早上,我们搭乘学校迎新车辆来到了巍峨古朴的南大门。沿着通向大礼堂的路,我好奇地看着古色古香的建筑,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我还记得父亲背着大大的包袱,嘱咐我:“孩子,来到了这里,优秀的人很多,你一定要努力学习!钱不够了,你给家里写信,不管再难,我们都会供你上学的。离家远,别受苦。”
如今,站在大礼堂前的报到点,在孩子熟练地使用手机报到、填表后,我仍然禁不住嘱托:“孩子,来到这里,优秀的人多,你一定要努力学习!钱的事情,你不用操心。离家远,别受苦。”说完,我忽然觉得,我的话,几乎就是父亲的话的翻版。原来,天下父亲的心情恐怕有诸多雷同吧!只是,我更希望,河大绝不是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结束地,而是本、硕、博新的起点!
八月三十一日12:20分到达河大,从孩子在礼堂广场开始办入学手续,直至体检结束,已经17:25分。匆忙间想由校友会热情、真诚、周到而无微不至地为每一个河大人服务的车老师约几个同学和几位老师一起聚聚。令我无比感动的是,几位同学都放下手头的杂务克服困难赶来相聚。饮茶期间,我才了解到王波同学、车颍涛老师都在为全校师生服务的岗位上不辞劳苦辛勤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李勇同学已是新闻传播美学的全国著名大家、文学院的博导;陈超同学已是双博士学位、法学院导师。更令我产生敬意的是王波同学、车颍涛老师随时随地不忘为校工作的精神。王波同学、车颍涛老师动员我将来务必参加九四级中文系三十年回校活动,尽一份河大人推动河大发展的责任。
九月一日上午9:50分,正在丹尼斯为孩子购买学习、生活用品时,接到了敬爱的辅导员乔梁老师的电话。电话中,乔老师对孩子能求学河大表示祝贺,对我返回母校表示设宴欢迎。最后乔老师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我要不忘记河大校训,在工作岗位上争优创先。尽管毕业后因为不自信而一直没有和乔老师联系过,但是电话中,乔老师对我的情况却了如指掌。这让我突然想起了王波同学的话:“乔老师真是一个好老师。不光是咱们求学期间,就是毕业后,乔老师也在关注着每一个同学。不论谁有困难了,乔老师都会竭尽所能给与帮助。”是呀,乔老师真是一个好老师!我怎么也不会忘记当年家庭困难,是乔老师多方跑动,为我申请了困难补助,而后又多次找我谈心,安慰我、鼓舞我!乔老师,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我想大声对您说:“乔老师,你是一个好老师!谢谢您!”
上午10:34分,又接到了教育科学院王为民教授的电话。王教授上午负责陪同、接待外国专家并举行学术研讨会,但是王教授仍然拨冗约见。言谈中,王教授热情似火、语出玑珠、风趣幽默,其睿智、其随和、其学识、其人品,令人心生仰慕!
这次重回河大,无论是我的同学、还是学校的老师,都让我想起了河大的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还记得第一任辅导员王建国老师的解释:“明德,意指通过适当的教育使人善良光明的德性显露出来,也就是在大学时期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优良品德,修美德;“亲民”又为“新民”,即不断敦品励行,自我革新求进,然后推己及人,将自己的德学贡献给社会;止于至善,是说未达理想前,必须勉力以赴;达成之后则务使其维持不坠。”
离校二十一年,如今重返,再次对照校训,我发现无论是我的同学、还是学校的老师,他们都在践行校训,不断前行,并且践行得很好。可我,却落伍了。
河大,我的母校,这次重返,不仅您给了我美好的回忆,而且您的学子们——我的同学和老师们——也给了我今后人生的奋斗榜样和方向。我一定重新谨记河大校训,不断修德,不断努力提升向正高级进发,努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回报社会!
河大,我的母校,我一定会在三十年回校时,以新的面目、新的高度向你汇报!
二〇一九年九月三日于三门峡静心斋
作者简介
杨海军,1994 —1998年就读于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骨干教师。曾参编《智慧博客》《中学考试指导》《高中语文第一轮备考指南》等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