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文萃
但斌我们是滇藏线上的远行者:踏一方净土,采撷云巅之梦
作者:东方港湾 发表日期:2020-08-24 访问次数:2315

引文


       “出发,去风中寻找卵石/让我们带着收获归来吧/用血液使他们温暖/用灵魂的烛火把他们照耀/这样我们才能睡去——永远安睡,再不用害怕危险的雨和大海变黑的时刻/……/我们的梦想,才能升起/才能变成一大片洁白/年轻的生命,继续飞舞,他们将飞过黑夜的壁板/飞过玻璃纸一样薄薄的早晨/飞过珍珠贝和吞食珍珠的海星/在一片湛蓝中/为信念燃烧……”

——顾城《在大风暴来临的时候》


       人们常说,高处,是美好事物诞生之地,也是人一生不断追求的目标。所谓“光之所在、云之所栖”,人类文明、思想、艺术等一切美好的事物,皆在高处得以汇聚,受到赞颂与敬仰。2020年,一个不寻常且多难的年份,我和四位至交、也是我的中欧同学,共同开启了一段非同寻常的“登高之旅”。


       8月1日-12日,历时整整12天的“滇藏线”骑行,也许是一次“未计后果、任性鲁莽”的“美丽冒险”,也许是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场艰苦旅程——我们五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毅然抽身于日常繁忙的工作、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带着足够的信念与勇气,选择踏上那一方“朝圣”的净土,沿着最接近星星的路线,不断朝着海拔最高处远行,如“苦行僧”般征服那一段段险途,直至抵达那梦想中的高处。

       回想起骑行前,每天格外繁忙、超高强度的工作状态,我对自己的身体是否真的能够承受在高海拔环境下长时间骑行这种需要超强耐力和体力的“极限运动”,是抱有顾虑的,而且当时提前去医院做了体检,医生也劝说自己不要去。然而正因为深知此行的难得与珍贵——也许这辈子有且仅有这一次机会了,权衡之下,我依然选择跟从内心所想,成为骑行队的一员,心想同行还有两辆车,再不济就坐车“打酱油”也要完成全部行程!

       “天路漫漫,道阻且长”,实际上,骑行的艰辛和难度要超越常人的想象。我们第一天从云南香格里拉出发,当时我已经出现了高原反应的征兆,加之因为没有任何高原骑行的经验,我连防晒霜都没有涂抹,结果第一天就“出师不利”——我的鼻子、嘴唇、胳膊统统晒伤了。而且骑行的过程异常艰苦,尤其是骑行大上坡的路段,非常考验人的毅力、耐力和意志。据说西藏骑行最艰难的路段是觉巴山一带,实际上很多司机都不太敢开车经过那一段路,因为那里确实太险峻了。对于我们骑行而言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从海拔3000多米直接骑到了4000多米,对我们的身心是一次真正巨大的考验。挑战一个又一个接踵而至,在东达山,刚出发200米,我就开始呕吐,差点想放弃……我们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地方一路骑行,在接近目的地的最后七公里,因为出现高原反应无法骑行,我只好一路推着自行车徒步前往终点东达山垭口。



(图为:和中欧EMBA班的同学们在香格里拉

迪庆机场会合,开始“滇藏骑行”)


(图为:开始新的艰苦征程)


(图为:和胡胡兄、尉朝兄、迎久兄,
在318国道第3999公里处合影留念)

  不得不说,“滇藏线”沿途的风光极其壮美,但道路异常险峻,这还是夏季,如果是冬天风险可能还要大上不知多少倍。骑行时,最害怕长长的大货柜车,特别是两车在高山崎岖弯道交汇时,通常我会停下来,等车过去,再继续骑行。但另一方面,我对大货柜车司机冒着这么大的风险穿越丛山峻岭、常年奔走在危险的道路上也由衷地心生敬意!不得不向这些为了养家糊口的劳动人民致敬!



(图为:著名的72道弯,虽风光壮美但道路险峻)


(图为:日照金山)

 骑行途经著名的72道弯和怒江大峡谷时,很多道路依然非常崎岖难行,可以看到中国的武警战士们正在尽全力维修道路。据说修路过程中,因为条件艰苦、风险极大,已牺牲了很多解放军战士和工农兵战士,在此,特别要向那些保家卫国的军人致以崇高敬意,也真心感谢各个时期为祖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士!



(图为:怒江大峡谷)


(图为:惊险的路途)

 抵达玉龙雪山上的酒店休憩时,犹记得那个静谧的夜晚,风清月朗,同学们不由地轻声唱起《二十年后再相会》:“……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那时的山噢那时的水,那时风光一定很美。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那时的春噢那时的秋,那时硕果令人心醉。来不及感慨来不及回味,多彩的梦满载理想,一同向着未来放飞。我们把蓝图再一次描绘,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那时的天噢那时的地,那时祖国一定更美……”大家许下了期望“二十年后再来骑行”,开玩笑说实在骑不动自行车就改骑摩托车。我们同为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时代赋予了我们太多的共同记忆。当年我们年轻的时候希望祖国20年以后有巨大的变化,而祖国今天的变化已远超我们的想象。在时代的大潮中,同学们也各有成就,好几位同学创立的公司已经上市或者准备上市。不禁感慨,岁月老去,而我心依然年轻。



(图为:夜晚美景,动人心魄!)


(图为:同学们举杯相约二十年后再相会)


(图为:梅里雪山最高峰卡瓦格博峰,露出了圣容)


(图为:和胡胡兄、尉朝兄、迎久兄,

在雅鲁藏布江大弯处,合影留念!)


 一路骑行过程中,除了壮丽的大自然景观,我们也不断看到中国的变化——滇藏线上的道路建设,老百姓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深刻感知到:“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这是一片满载收获的土地,这是一片富饶强盛的土地,这是一片永远都不会服输的土地……”不仅如此,骑行中所遇到的人们也让我记忆深刻:敦厚热情的藏族人民;以“五体投地”的方式前往西藏的朝拜者;不惧风餐露宿、一路骑行的大学生;两位推着婴儿车分别从江苏、雅安徒步前往西藏的女士;在穿越一个约2.5公里长、没有灯光的隧道时,驾着车不超越我们,始终跟在我们身后,好心用大灯照亮我们前行之路的司机朋友……还有一路遇到很多直播的人士,真正让人感受到了时代进步发展的巨大飞跃,也让人深感中国的技术进步的确是超前的。这类专职做直播的人士,以直播的形式向外展示其用几个月、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用各种方式丈量祖国土地的过程,由此反哺自身,获得经济上的回报。相比过去的中国社会而言,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变化。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很多人可能是生活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但他们仍然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其实也是中国变化的一个象征。时代的进步固然会带来压力,实际上却也带来了动力。对于那些真正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来说,他依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价值。壮丽的山河故事中,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永不停歇的奋力拼搏。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我们每个人靠自我奋斗成长的机会。


(图为:然乌湖的日落黄昏)


(图为:抵达芒康县,县城街道挺干净)



(图为:在波密县城里散步,市容环境还不错。)


(图为:五体投地,前往西藏的朝拜者)


(图为:路遇藏民遛马)

成功骑行到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我们的“滇藏线”骑行也终于要宣告结束。在两头大牛铜像的中间我举起了陪伴我12天艰苦骑行的“战友”——自行车,庆祝自己有了一个藏族名字“加仓不措”,也希望自此中国股市一路走牛!


最终抵达人们心中的朝圣之地拉萨,因需尽快回归投入到繁忙的工作日程,我只能短暂一瞥。那一瞬我犹立云巅之城,遍览一方净土,回首来路,心头不禁泛起李白那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的感慨。而恰在布达拉宫对面山上,写着几个大字“祖国万岁”。世事纷纭,惟愿二十年后,祖国更好,而我们也依然年轻。


(图为:骑行休憩时,摘掉骑行帽,

发现我的头发被骑行帽压成了这个形状。)


(图为:成功骑行至米拉山垭口,

我在两头大牛铜像中间举起了自行车)


(图为:骑行至布达拉宫,作者(右二)和胡胡兄、尉朝、迎久、新宇一起合影留念!)


(图为:同学们买了鲜花庆祝我们骑行胜利完成!)


(图为:布达拉宫对面山上有四个大字“祖国万岁”!)


再会,美丽的西藏!这次骑行,让我终身难忘!也许多少年后,我依然会忆起这艰难的12天经历的种种……


马尔克斯曾说,文字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它是水平和无限的,它永远不会到达某个地方,但是有时候,会经过朋友们的心灵。


也谨以此文,献给每一位正在靠自己双手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


——写于2020年8月21日夜晚



附:“滇藏线”12天骑行路线

第一天:香格里拉-奔子栏,一小时爬坡路段,其余全程下坡到奔子栏,全程87公里,骑行约五个小时左右,住奔子栏。

第二天:奔子栏-德钦飞来寺,全程110公里,翻越白马雪山隧道口,海拔4100米,上坡全长50公里,骑行大约13个小时。

第三天:德钦飞来寺-西藏盐井-芒康,全程210公里,中间翻越红拉雪山,海拔最高处4300米,大约骑行时间为七小时,其余时间坐车直达芒康。

第四天:芒康-竹卡-荣许-左贡,全程160公里,途中翻越三座高山:拉乌山,海拔4400米,坡长八公里;觉巴山,海拔3900米,坡长20公里;东达山,最高处海拔5130米,坡长22公里,骑行大概五小时左右后选择坐车直达左贡县住。

第五天:左贡-邦达-七十二道拐-八宿,全程200公里,有100公里上坡的平路,翻越业拉山海拔4658米,其余全下坡路段,选择骑行约五小时左右后坐车到八宿温泉酒店。

第六天:八宿-然乌湖,全程100公里,中途翻越安久拉山,海拔最高处4471米,骑行约五个小时左右后选择坐车到然乌自驾营地住。

第七天:然乌-波密 ,全程135公里,骑行约十个小时,坐车约两小时,住然乌镇。

第八天:然乌-波密全程130公里,骑行约8小时。全程带点有下坡路段,非常好骑,这天风景极好,选择骑全程到达波密木屋酒店住。

第九天:波密-通麦-鲁郎,全程185公里,骑行约五个小时,坐车约二小时,住鲁郎。

第十天:鲁郎-林芝,全程130公里,中间翻越色季拉山,海拔4775米,大概骑行约十个小时,住林芝市。

第十一天:林芝-工布江达县,全程130公里,全程为平路,大概骑行约七个小时,住工布江达县。

第十二天:工布江达-拉萨,全程300公里,中途翻越最高点米拉山垭口,海拔5013米,骑行约为3小时左右,坐车约4小时,住拉萨。

       但斌:男,1967年生。1986年-1990年就读于河南大学体育专业。1992年开始证券研究与投资生涯,长期致力于股票的基础研究,历任君安证券研究员、大鹏证券资产管理部首席投资经理,现任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