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歧立:校园春秋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6-03-14 访问次数:3716
老河大的校园总是如公园般清静,假期里更是如此。
自6月份搬到东一斋办公已经一个多月了,各批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序进行着。斋房冬暖夏凉,在里面只要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不开空调也不是太热。身处其中,不由得经常感叹先人的建筑技艺之高超,落成于1921年的这座斋房,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完好如初,不愧国宝之美誉。那天在微信上晒出东一斋作为招办办公用房的照片后,引来了众多点赞,而后纷至沓来者,也无不赞叹这里环境之优雅!
傍晚时分,从东一斋走出来,开始在校园里漫步,难得的轻松感!走过那熟悉的一条条小道,一颗颗树木,一座座建筑,不禁回想起过往,突然就记起自己已经在这个校园里呆了近20年,留校工作至今也已经整整15年了!从懵懂青涩到年近不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从孩子变成了父亲,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明白了那么多道理,岁月匆匆,时光飞逝,让人感慨不已!
感觉较有意义的是,留校工作的15年里,仅自己的办公场所,就变更了9次之多。2000年本科毕业刚留校生物系工作的时候,是在大礼堂前的九号楼办公,一年之后搬到了五号楼,期间经历并见证了生物系改建为生命科学学院的过程。当时担任学生辅导员,从1999级到2002级,连续担任四年新生辅导员。如今,当年所带的学生已经从海内外学成归来,有的作为杰出的青年学者回校讲学交流,有的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回归母校了,甚感欣慰!2003年到校团委工作,先是在大礼堂后面那个亲切可爱的二层小楼里办公(现为我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之后搬入西二斋办公(所以现在搬入东一斋,是两度入驻斋房了,只是间隔了整整10年),很难忘当年的意气风发,辗转南北,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等等,那真是一段青春无悔、激情燃烧的岁月!2005年,到组织部工作后,先后在老校区新行政楼、新校区干部培训中心办公,那是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艰辛的5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重大活动的历练,承担了大量材料任务,常常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加班,特别是在干部培训中心工作的两年,当时只有我和秦世太老师两个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28岁的我既是班主任又是办公室主任、教务员、服务人员,面对那么多的市厅级、县处级、高校领导干部,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高标准高效率全方位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令人身心几乎难以承受!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日子,依然感觉“不堪回首”。2010年至今,到招办工作也已经5年了,不久前办公地点从老校区老行政楼搬到了新校区新行政楼,如今又搬入斋房。招生工作是讲规矩、讲纪律、讲原则的,但河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莘莘学子上大学难上好大学更难的现实,让河大招办承担着太多的责任和使命,也承载着太多的关注和期盼!所以无论再怎么热心诚心耐心细心用心地努力工作竭诚服务,也依然难以抵抗那难以名说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尽管目前我们还不曾为生源担忧过!
散步走过昔日那一处处曾经的办公地方,回到斋房,重新坐在安静的办公室,此时夜幕笼罩,东操场暴走人群劲爆的音乐声已经消散了,听着窗外虫儿的鸣叫声,还有自己敲击键盘的声音,似乎还能听到自己的心声。15年,20年,只是历史的一瞬间,也只是这所百年学府的几分之一,但于自己那便是最宝贵的生命时光了。这注定是永生难忘的。此刻,难忘的,还有那么多培养帮助过自己的老师、领导、同事,在每一个艰难的时刻,在每一个关键的路口,都有他们的指引、鼓励、扶持,点点滴滴的恩情铭记于心,不会也不敢忘记,即使有时候疏于联系了(也许自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但这些感情依然浓厚,不会淡化。人,永远要记得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也不要忘了路上那些曾经给你水喝、给你饭吃、给你衣穿,为你指路、为你加油、为你牵挂的人,记住他们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机会有能力的时候,就去回馈这些恩人,就去传递这种爱吧!
河大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是一个温暖的家。她如母亲般地滋养呵护着我,她爱得深沉,我爱得痴迷。在河大母亲的怀抱里,自己永远是幸福的,是年轻的,纵然自身有多少瑕疵,犯了多少错误,也依然可以在她慈爱鼓励的目光中努力改正,不断成长,变得像她一样含蓄包容、坚贞勇毅、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王立群老师评价河大说,你可以不选择她,但是,你没有理由不欣赏她。我想说,你可以不欣赏她,但你不能不敬重她。
作者简介:田歧立,河南大学2000级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现任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
自6月份搬到东一斋办公已经一个多月了,各批次的招生录取工作有序进行着。斋房冬暖夏凉,在里面只要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不开空调也不是太热。身处其中,不由得经常感叹先人的建筑技艺之高超,落成于1921年的这座斋房,历经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依然完好如初,不愧国宝之美誉。那天在微信上晒出东一斋作为招办办公用房的照片后,引来了众多点赞,而后纷至沓来者,也无不赞叹这里环境之优雅!
傍晚时分,从东一斋走出来,开始在校园里漫步,难得的轻松感!走过那熟悉的一条条小道,一颗颗树木,一座座建筑,不禁回想起过往,突然就记起自己已经在这个校园里呆了近20年,留校工作至今也已经整整15年了!从懵懂青涩到年近不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从孩子变成了父亲,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明白了那么多道理,岁月匆匆,时光飞逝,让人感慨不已!
感觉较有意义的是,留校工作的15年里,仅自己的办公场所,就变更了9次之多。2000年本科毕业刚留校生物系工作的时候,是在大礼堂前的九号楼办公,一年之后搬到了五号楼,期间经历并见证了生物系改建为生命科学学院的过程。当时担任学生辅导员,从1999级到2002级,连续担任四年新生辅导员。如今,当年所带的学生已经从海内外学成归来,有的作为杰出的青年学者回校讲学交流,有的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回归母校了,甚感欣慰!2003年到校团委工作,先是在大礼堂后面那个亲切可爱的二层小楼里办公(现为我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之后搬入西二斋办公(所以现在搬入东一斋,是两度入驻斋房了,只是间隔了整整10年),很难忘当年的意气风发,辗转南北,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等等,那真是一段青春无悔、激情燃烧的岁月!2005年,到组织部工作后,先后在老校区新行政楼、新校区干部培训中心办公,那是工作任务异常繁重艰辛的5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重大活动的历练,承担了大量材料任务,常常是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加班,特别是在干部培训中心工作的两年,当时只有我和秦世太老师两个人具体负责日常工作,28岁的我既是班主任又是办公室主任、教务员、服务人员,面对那么多的市厅级、县处级、高校领导干部,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高标准高效率全方位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令人身心几乎难以承受!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日子,依然感觉“不堪回首”。2010年至今,到招办工作也已经5年了,不久前办公地点从老校区老行政楼搬到了新校区新行政楼,如今又搬入斋房。招生工作是讲规矩、讲纪律、讲原则的,但河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莘莘学子上大学难上好大学更难的现实,让河大招办承担着太多的责任和使命,也承载着太多的关注和期盼!所以无论再怎么热心诚心耐心细心用心地努力工作竭诚服务,也依然难以抵抗那难以名说的压力感和紧迫感,尽管目前我们还不曾为生源担忧过!
散步走过昔日那一处处曾经的办公地方,回到斋房,重新坐在安静的办公室,此时夜幕笼罩,东操场暴走人群劲爆的音乐声已经消散了,听着窗外虫儿的鸣叫声,还有自己敲击键盘的声音,似乎还能听到自己的心声。15年,20年,只是历史的一瞬间,也只是这所百年学府的几分之一,但于自己那便是最宝贵的生命时光了。这注定是永生难忘的。此刻,难忘的,还有那么多培养帮助过自己的老师、领导、同事,在每一个艰难的时刻,在每一个关键的路口,都有他们的指引、鼓励、扶持,点点滴滴的恩情铭记于心,不会也不敢忘记,即使有时候疏于联系了(也许自己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但这些感情依然浓厚,不会淡化。人,永远要记得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不要忘了来时的路,也不要忘了路上那些曾经给你水喝、给你饭吃、给你衣穿,为你指路、为你加油、为你牵挂的人,记住他们的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有机会有能力的时候,就去回馈这些恩人,就去传递这种爱吧!
河大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是一个温暖的家。她如母亲般地滋养呵护着我,她爱得深沉,我爱得痴迷。在河大母亲的怀抱里,自己永远是幸福的,是年轻的,纵然自身有多少瑕疵,犯了多少错误,也依然可以在她慈爱鼓励的目光中努力改正,不断成长,变得像她一样含蓄包容、坚贞勇毅、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王立群老师评价河大说,你可以不选择她,但是,你没有理由不欣赏她。我想说,你可以不欣赏她,但你不能不敬重她。
作者简介:田歧立,河南大学2000级生命科学学院毕业生。现任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