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文萃
戚建庄:幸福时光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6-02-29 访问次数:2151
        当同学们聚会举杯欢宴的时候,禁不住回忆起大学生活。说真心话,在我人生的历程中,大学阶段应该算是最幸福的时光。
        十八岁那年,我高中毕业,当时最渴望的是当兵。原因很简单,文化大革命使大学停办了几年,改为在上山下乡的过程中推荐上大学,称之为工农兵大学生,高中毕业能够直接当上兵去保卫祖国,那是我们这一代最现实最美好的理想。但是,当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根红苗正,又要社会关系过硬。我外婆家是地主成分,自然也就与此无缘。所幸的是校长和语文教师对我十分关爱,向大队支书鼎力推荐,于是我先做大队秘书工作,写各类先进事迹材料,后来做了中学语文教师,四年之后和我的学生一起考大学。当我接到开封师院政教系的录取通知书时,我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人生的大学梦终于实现了,那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
        背着行囊走进母校的时候,扑入眼帘的是:美丽的校园、浓郁的松柏、宽广的道路、宏伟的礼堂……还有东边那排美丽的斋房。对于一个从黄河岸边的邙山沟里走出来的年轻人来说,这一切是那么的新颖、那么的可爱、那么的陶醉……由此,我听到了知识海洋波涛的歌唱,胸襟格外的宽敞。
        200多位同学分为四个班,除了20位女同学外,全是男生,由于年龄悬殊,有的几乎相差一代人,又来自五湖四海,谁也不敢轻易地去传递秋波。记得最深刻的是:周末举办舞会,地点在系办公楼顶的平台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大家学跳圆舞曲,大多数男生在观望,只有少数男生能和女生配对,跳得十分欢快。这其中除了女生数量少之外,一个思想深处的原因是所受的教育,把跳舞当成小资产阶级生活情调。尽管如此,大家还是感受到了新生事物的活力。开放的思想从此发轫,乃至走向社会后个个都“能歌善舞”,能轻松自如地应对一些社交场合。
        在生活方面,我们也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民办教师的时候,每月300个工分儿,(每个工分儿在生产队年终时可折算一毛五分钱,)7元钱补助,生活非常拮据。伙食标准为百分之三十的细粮,百分之七十的粗粮,能填饱肚子,但不能提高水平。小小年纪头发就开始变换色彩,先是发红,后变白发,一副未老先衰的模样。能穿一套打了补丁的旧军装、一双军用球鞋就神气头十足了。一到大学,粮食标准是每月34斤,细粮百分之七十,粗粮百分之三十,伙食补助开始是十块零五毛,后来增加了七块钱,达到十七块五毛钱。一学年下来我的白头发全变成了黑发,那忧虑青春的苦闷随即释然。加上4块钱的助学金,我每个月可节省10块钱,除了购买必须的学习用品之外,自己的衣服鞋帽全都用剩下来的钱解决。从此,我再也没有花过家里的钱,相反,放假回家时,总要给父母及晚辈带一些点心和衣物。一家人都能从中得到一些慰籍,享受着我跳出农门获得幸福的喜悦。
        我们的中小学时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和广阔天地的磨练比在学校读书的时间长。回想起来,这也是人生的大财富,历经了苦难,磨练了意志,生发了韧劲,这是成就事业的必备品质。但是,应该学习的时光失去了,心灵一片荒漠,如何开拓创造,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这种困惑一旦解脱,在母校优美舒适的环境里,泛舟学海,如饥似渴,夜以继日,没有感觉到一点苦涩。林宛芬老师的党史课,刘幼樵老师的哲学课,侯恒老师的经济学课,马佩老师的逻辑学课,吴祖谋老师的法学课,郑延泽老师的行政组织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还有周守正老师、貊奇老师、张浩老师、黄魁梧老师、李秀筠老师、王进国老师、陈忠雄老师,等等,他们的智慧才华和音容笑貌都对我们的成长发挥了引领、教育和激励作用,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终生难忘。
        当时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有“天之骄子”的称谓,不像今天普及大学教育时代的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只要进了大学门,就意味着端上了金饭碗,到哪里都是香饽饽,抢着要。尽管我们有着“天之骄子”的骄傲,但同学们却弥足珍贵、从不懈怠,怀着同一种渴望、同一种理想,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讨论、共同进步。阶梯教室上大课的情景,图书馆里借书阅读的情景,操场上作操打球的情景,铁塔公园休闲散步的情景,宿舍里斗嘴开心的情景,是那么的情趣盎然,耐人回味。直到今天,三十多年已逝,但回忆起来却恍惚如昨。每每与同学相聚,只要谈及,就会禁不住纵情欢笑。昔日青春气盛的同学,如今进入霜雪染鬓之年,都很珍惜同学情谊。因为同学情谊也是人生的优势资源和大财富。一旦遇到困难,就能得到携手相助的温情。
        河南师范大学的名称代替了开封师院,后来又恢复了河南大学校名,学生由过去的数千达到现在的数万,成为河南省重点发展的大学,现在又向国家一流进军,我们由衷地为母校的进步与发展感到高兴,并愿意为母校的腾飞献智出力。
        母校给了我们丰厚的知识财富,人生在这个起点上一步步地走向了辉煌。享受着辉煌的快乐,怎不让人留恋那“寒窗苦读”、青春烂漫、理想徜徉的幸福时光……。
                                                                                                           (转自“黑石荡波”新浪博客,略有删减)

 

        作者简介:戚建庄:河南大学78级政教专业校友,汉族,1956年4月生,河南巩义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十一、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人大办公厅巡视员,河南大学中共党史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人大摄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著作十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次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作者简介:戚建庄:河南大学78级政教专业校友,汉族,1956年4月生,河南巩义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副主委,河南省人大常委,河南省十一、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河南省人大办公厅巡视员,河南大学中共党史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人大摄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作家协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政治、教育、文学等方面著作十多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次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