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张宗成:我看秦俊笔下的岳飞之死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23-04-26 访问次数:1690


《大宋天子——宋高宗》作者简介

秦俊1956年6月生,河南邓州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地方史研究,后由历史研究切入文学创作,他以《大汉天子》《春秋五霸》及大宋皇帝系列,成为继二月河后又一位“帝王作家”,创作成绩斐然,让人刮目相看,其作畅销美日等国,深受海外华人欢迎。多部作品受到数任中央领导关注。评论界认为秦俊遵循民间的视角去解读历史,小说俨然自成一派,被誉为“解读历史的民间叙事派掌门”。

精品频出的历史小说作家秦俊先生,是文学界的劳模。几十年来创作出25部1000多万字长篇历史小说。他以民间的视角解读历史,他的历史小说“忠于史实而不泥于事实”“于老辣中见淳朴”(二月河语)。最近,他又推出了和原有七部宋帝系列风格一致,又有诸多新意和创见的《大宋天子——宋高宗》。

文学即人学,小说要以刻画人物为中心。《大宋天子——宋高宗》,以宋高宗赵构的一生为经线,通过描述南北宋之交几十年纷繁的历史事件,刻画了众多有血有肉,活色生香的人物。他将笔触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突出,的确值得一读。

岳飞之死是一个大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民族的悲剧,南宋国家的悲剧。《大宋天子——宋高宗》,通过岳飞之死这一历史事件,重点刻画了南宋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个人物:宋高宗赵构,民族英雄岳飞,以及卖国贼、大奸雄秦桧。秦俊先生以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基础,用细腻的笔法,创造性地回答了几百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到底是秦桧还是赵构?岳飞的悲剧,是否有岳飞的个人因素?

宋金对峙形势下,南宋高层内部的主要矛盾,是主战和主和的矛盾。可悲的是,作为南宋的最高统治者赵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主和派、投降派。他虽然有时也重用主战的将相,激励抗金作战,包括给岳飞等功臣战将以丰厚的奖赏,但那往往是金人南侵,南宋政权受到威胁的时候。只要战事稍稍缓解,或是要展开对金讲和,便对主战派撤职远调,残酷打击主战的力量。

整体上看,赵构当政期间,基本倾向是对金国屈辱求和,即便支持对外作战,也是为了和。

赵构主和的态度,来自他根深蒂固的偏安思想。偏安即安于偏狭的地域,只想做个割据一方的君主。《大宋天子——宋高宗》,一开篇就写了韦才人的梦。赵构的母亲韦才人,分娩那天梦见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镠投胎,说是为夺回所失之国,报宋太宗鸩死孙子钱俶之仇。编造这个梦,意在表明赵构天命所归,而宣扬这个梦,则能很好地解释赵构偏安东南的宿命原因。小说中赵构对韦太后说的这样一段话,将这种思想说得极为透彻。

“若是让岳飞北伐,就堵死了与金议和的大门,这是其一;其二,咱就是北伐成功,金人岂能善罢甘休,自此会战争不断;其三呢,迎回娘和梓宫,就会化为泡影。再说直白一点,不北伐,与金议和,孩儿虽然偏安江南,但社稷还在。况且,娘曾给孩儿说过,说孩儿是吴越王钱镠转世,咱现在的地盘,并不比吴越国小,孩儿已经知足了。”

赵构是个猜忌心很强的人。他对手握军权的人,尤其是岳飞,充满了猜忌之心。

宋高宗在内心深处认为,如今的一些武将,不只有自己的军队,而且其军队几乎只听命于统帅,带有私家军的色彩。像岳飞的部队就被称“岳家军”。岳飞手握重兵,一旦北伐成功,威望如日中天,该怎么驾驭?一旦驾驭不了,一旦他有了异心,会不会也像太祖爷爷那样来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在决定派谁对付起义的杨幺时,高宗首先想到的是岳飞,理由是“岳飞文武双全,几乎没有打过败仗。”但在决定由谁挂帅时,高宗想的是,不行,不能让岳飞直接挂帅!他的理由是:第一、文臣督军是宋朝的惯例,这个惯例不能破。第二、若不同意张浚挂帅,让岳飞建了首功,何以为赏?赏倒不是一件大事,关键是功高震主!

岳飞的实力太强了!岳家军纵横中州大地,所向无敌,金人又恨又怕,叹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平定杨幺后的岳飞,拥军十万,在诸大将中,排名第一。岳飞不无自豪地说:“有这十万雄兵,定能光复神州,迎回二帝,与关张同载史册!”

对于能征善战的岳飞,赵构有过这样的比喻:“岳飞是一匹好马,一匹不可多得的好马。但是,有些烈。”“有些烈”三个字,集中表露出他对岳飞的戒心。

大仪镇之战与郑州、随州、唐州、信阳之战,合称襄阳之战。一战收复六郡,是南宋立国以来最大,最成功的一次反击战。捷报传到绍兴,赵构又惊又喜,道:“朕素闻岳飞既能治军,又能破敌,但如此神勇,朕万没想到!”如果对岳飞没有戒心,这“惊”岂不有些奇怪!

对岳飞怀疑的结果,是十二道金牌将岳飞从朱仙镇调回,北伐的大好局面和收回失地的希望生生丧失。岳飞虽然班师,但他手握十万雄兵,让人放心不下。宋高宗一不做,二不休,将岳飞明升暗降,夺去军权。

赵构心狠手辣,是杀害岳飞的元凶。

在杀害岳飞的过程中,秦桧是一把刀,捉刀的有两个,一个是遥控他的金兀术,另一个是耳提面命的赵构。秦桧是金国的奸细,赵构是金国的奴才。赵构也要听命于金国。更重要的是,他本人要杀岳飞的心,本就十分强烈!他要借秦桧之手,来实现杀岳飞的目的。

金兀术曾致书秦桧,书曰:“飞欲北伐,赖汝阻止,其功甚伟。若能杀飞,抑或解飞兵权,功大于天。另,和议之事,可谈,也可和。”

后来金国又有一封升级了要求的书信,书中有这么一句:“必杀飞,方能和。”秦桧阅书后,当即进宫面圣。

赵构一心想偏安江南,不议和,安得偏安?阅了兀术之书,想也不想道:“岳鹏举本就该死,金人又有杀他之求,杀就杀吧。”

在迫害岳飞的过程中,主审“案件”的何铸了解到事实真相,当即去政事堂找秦桧,力辩岳飞无辜。秦桧理屈词穷,不得已抬出了赵构:“此上意也。”

经过秦桧一番运作,在污蔑岳飞谋反,而并无任何确证的情况下,做出了处死岳飞的决定,并判处张宪绞刑,岳云流放。罗汝楫问万俟卨,是不是给秦相说一下,得到的回答是“这就是秦相的意思。”万俟卨催罗赶紧写个奏状,呈送皇上,越快越好。此时赵构是怎么做的呢?

赵构收到奏状,想了一想,大笔一挥,将岳飞由斩刑改为赐死。将岳云由流放改为斩刑。他意犹未尽,大笔一挥,又写道:“将岳飞的所有儿子流放岭南。”赐岳飞死也可,但他这个赐死,比斩刑还残酷,遣力士进入大理寺狱,佯称请岳飞沐浴,“拉其胁而殂。”

他不仅要杀岳飞,还要把岳飞的后代赶尽杀绝。太狠毒了。

作为南宋的君主,下令秦桧落实“岳飞案”的细节,赵构是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是没有疑问的。试想,如果没有高宗的允准和推动,单靠秦桧,要杀害一个功勋卓著的大将,可能吗?

几百年来,人们视秦桧为杀害岳飞的罪魁,有多方面的原因。

原因之一。秦桧是迫害岳飞一案的直接组织者。在其中起到了极为恶劣的作用。赵构下令是在暗处,秦桧执行则在明处。

秦桧罗织岳飞的诸多罪状,他是陷岳飞于囹圄的直接推手。

秦桧编造岳飞谋反的谎言,安排所谓的人证,由张俊而王贵而王俊。由于无法模仿岳飞的字迹,假造物证而不可得。于是,“秦桧当即取来纸笔,写了数语——岳飞父子必死,还得有罪而死,还得死在今年。写毕,折成方胜,遣仆送达万俟卨。”

在久审无果,朝中群情激愤,强烈要求释放岳飞的情势下,秦桧与妻子王氏密谋,一杀了之,在有人质疑时,以“莫须有”加以搪塞。

在杀害岳飞父子后,秦桧在朝一手遮天,做了大量天怒人怨的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秦桧本人是宰相,他大力培植私人势力,提拔亲信。他的儿子秦熺任枢密院直学士,孙子秦埙为文阁待制、实录院修撰。“殿堂之上莫非秦桧之党;朝野冲要尽皆桧贼爪牙。群臣呼之为‘圣相’,每天去秦府造访的人堵街塞巷,连外国使臣来到临安,也要先拜秦桧,尔后才去谒圣。”

“培植亲信”的同时,秦桧千方百计掌控舆情,制造舆情,大搞个人崇拜。在他的把持下,抹去了制造冤案的所有罪证,删去了记载岳飞功绩的所有文字。对他的猖狂行为,赵构也无能为力,称“满朝尽是秦党,更有金人撑腰,朕得投鼠忌器!”

人们认定秦桧是杀害岳飞的罪魁,更直接的原因是,宋孝宗要给岳飞平反,想得到高宗的支持,由宰相出面,让状元出身的张孝祥编写小册子《胡秀才魂游酆都城》,隐去了宋高宗的所有罪责,只提陷害岳飞的秦桧、万俟卨等人。那本书流传甚广,赵构因此得以洗白。

待到后世,岳飞的爱国精神得到广泛传诵,大量文学艺术作品揭露秦桧等人的罪恶,包括岳庙岳飞像前面用白铁铸就几个奸贼跪像。世代流传,影响巨大而深远。

岳飞之死的原因,也有其性格方面的因素。

按照文艺理论中对悲剧的划分,悲剧的类型主要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三种。岳飞之死首先是社会悲剧。在君主制社会之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岳飞的 “君”,则是一个一心向金求和的软骨头,这就造成了他必然的悲剧命运。

性格悲剧多写某人陷一困境,后其性格某弱点或偏见被揭示,此为悲剧的基本契机。岳飞之死有没有性格方面的原因呢?领会书中秦俊先生的观点,应该是有的。

是人都有缺点,从岳飞的举动看,性格中有冲动的因素。

靖康年间,他与主将王彦产生意见分歧,一怒之下带兵脱离了王彦的队伍。

绍兴三年,虔州、吉州驻军哗变,岳飞率军平叛。赵构密令岳飞屠城,岳飞拒不执行。

绍兴七年,朝廷出尔反尔,没有让他节制淮西军,他令张宪暂摄军事,上章告假,不待朝廷批复,径归庐山,至母墓旁,筑庐守制。

更致命的是,岳飞作为方面军统帅,因事入京时,给高宗上了一道“早立皇储”的密奏,引起众臣效仿。

赵构唯一的儿子在苗刘之变后死去,赵构本人受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很多人觉得南宋朝廷是一个“绝户”的朝廷,没有奔头。金人一旦立钦宗的儿子赵谌为帝,无疑会动摇南宋军民对赵构的拥戴之心。此事事关社稷,岳飞觉得有必要劝赵构选一皇族子弟作为皇子。虽然岳飞是出于稳定南宋政局的考虑,但此举严重刺痛了赵构的敏感神经,且有违古制。立皇储是皇家的事,绝不允许外臣干涉,特别是武臣。岳飞此举,按当下的话说,是政治上不成熟的表现。

在韦太后询问“因甚要置岳飞于死地”时,赵构回答说,“他不只干预皇室内事,还居功自傲,动不动以辞官威胁朝廷,且擅离军营,又拼命反对宋金议和。”这和秦桧对岳飞罗织的“罪状”大体一致。由此看来,岳飞的冲动,无疑是给迫害他的人提供了口实。

在岳飞去世多年以后,宋孝宗铁了心要为岳飞平冤。而要平反冤狱,不只要找出岳飞无罪的证据,还得找出他对国家、对朝廷的贡献,特别是战功。但查遍南宋诸史、及起居注、时政记、日历、实录、会要等,却查不出一句记载。皆因“秦桧为相期间,自兼诸记、诸史的监修,还让他的儿子做提举监修。修史之时,凡有关岳飞父子功绩的材料,全部销毁。”

在没有史料记载的情况下,孝宗亲自出面,召集群臣回忆。因参加人员有限,回忆的资料,还得查证落实。而查证落实又非常困难,于是孝宗颁诏:“仰乘太上皇之意,追复岳飞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

从这道圣旨来看,岳飞并没有昭雪,只是复官而已。岳飞复官后,孝宗又颁两诏,复岳云之官;召岳飞的另外几个儿子岳雷、岳霖、岳震、岳霆回京,分别任忠训郎、右承事郎、户部度支司郎中和朝散大夫。

虽说只是为岳飞改葬、复官,临安几乎沸腾了,把酒相庆,载歌载舞。主战派更是扬眉吐气。

至此,岳飞之死这段公案,算是画上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

岳飞在临死之前,他在最无助无望的时候,用要他画押的笔墨,写下了“天理昭昭!”四个大字,且一连写了两遍。他是怀着希望赴死的:希望苍天有眼,有朝一日为他洗雪冤屈;控诉和诅咒迫害他、冤杀他的恶人,坚信他们一定会遭到惩处!坦荡一生,爱民报国的英雄岳飞,死前的内心无限光明!

《大宋天子——宋高宗》结尾处,借重回朝廷的胡铨之口,对赵构这样总结:“他确实是时昏时明。但是,不知道您注意了没有?他的昏,和别的昏君不同,他即使做了错事、恶事,没有一件是受了奸人蒙蔽才做。譬如杀岳飞,那是他自己想杀,秦桧只是推波助澜而已。他为什么要杀岳飞,那是金人要他杀,不杀就不与他议和,若不议和,他总担心他的帝位不稳。”

赵构虽然高居皇位,但他平生贯穿个“怕”字:怕金军进攻,致使半壁江山和自己的安全甚至生命不保;怕金人另立他哥哥钦宗的后人为伪帝,影响到南宋的生存;怕岳飞这样的武将以至秦桧这样的权臣夺了自己的江山;怕自己干的亏心事太多,寝食难安;怕历史留下自己偏安苟且、祸害忠良的一笔。

从古到今,不少人认为,赵构是怕迎回二帝,会夺了自己的皇位。秦俊认为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徽钦二帝都是失国的罪人,况且徽宗早已禅位,后期又命丧北国。赵构真正害怕的,是金国在宋金之间建立出自赵恒一脉的伪政权,分化南宋君臣,动摇南宋的皇权。秦俊先生的见解可谓独树一帜。

至此,我隐约生出一个想法:将来《大宋天子宋高宗》要改编成影视剧,我想建议安排这样的镜头:在岳飞墓前,岳飞高大的塑像脚下,跪着的不仅有原来那几个佞臣,在秦桧和王氏等人前面,还有赵构这个昏君!

小说中的秦桧,一生干的坏事太多。其实,他早年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曾大义凛然地反对割让大宋的土地,反对将张邦昌扶上儿皇帝的位子。被掳金国后,经历过万般辛苦,他处心积虑想改变命运。当他傍上了金国的权贵,“成功”地“逃”回宋地。他靠着揣摩上意、逢迎拍马的本领,逐渐成为高宗身前的红人、权臣。害死岳飞后,他野心膨胀,觊觎皇位,最后惶惶身死,死有余辜。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善变和物极必反。

秦俊的历史小说,首先是小说,是脍炙人口的文学著作;其次也是历史,秦俊极力追求历史的真实,他的历史小说可以作为历史来读。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镜鉴成败得失;而文学则是放大镜和显微镜,能让人看得更清,看得更远。东方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大宋——天子宋高宗》,既是可读性很强的文学精品,也是涉及宋史的多有创见的大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秦俊的历史小说创作又上了一个台阶。

本期作者:张宗成,河南省特级教师,南阳市作协会员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