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充满了选择。去留之间,取舍之中,考验着毅力,更照鉴初心。
当亲情、乡情、人情与法律冲突时,他选择坚守法律和良知。
当医生给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治疗方案时,他选择不耽误上班的后者。
当面对病痛折磨和繁重办案工作时,他选择隐忍与坚守,不给组织和同事增添负担。
李庆军,河南大学1982级政教系校友,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原副庭长。2018年9月28日,在与尿毒症顽强抗争4年后,他永远地离去了。
他是一位普通的法官
从事审判工作25年,他始终公正司法,所办的案件无一错案、无一上访。患尿毒症的最后4年里,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在他走后,留下的故事却震撼人心,网上网下哀思如潮,善良、淳朴、敬业、正直、温暖……平日里默默无闻的他,原来早已在很多人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李庆军生前的工作照
他是小山村的第一个本科生
李庆军的家乡在济源市邵原镇北李洼村,是一个坐落于太行山与王屋山之间的小山村。他家庭贫困,兄妹四人,他是老大。父亲早年因车祸落下残疾,他从小体恤父母,学习异常刻苦。1982年,他考上河南大学政治教育系,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生。大家都说,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
毕业后,李庆军在郑州当上了大学老师。作为村里最有文化的人,每次回家,乡亲们总为宅基地、耕地等纠纷找他评理、想办法。山里的农民没有文化,往往因为纠纷吵架、打架,甚至有年轻人因不懂法走上犯罪道路。李庆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法律知识太重要了,我能为乡亲们做点啥?”
一颗种子在他的心里萌芽。李庆军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疯狂自学法律,终于如愿考上西南政法大学的法律硕士研究生,并于1993年考进省高级人民法院,从此,踏上了追寻公平正义的道路。
李庆军留下的19本日记
他被称为“不办事儿”的老乡
在村民眼里,省高院的法官,那可是“大官儿”。十里八乡找他帮忙的人更多了,来家里吃饭是常事儿,有的甚至一住好几天。李庆军总是热情招待,从不嫌烦。他重乡情,但是为案件说情打招呼的事从来不干。村里人说起他有一句口头禅:“庆军‘不办事儿’!”
他的一位高中同学,有一次他的亲戚在济源跟人打官司,想少赔点钱,他找到李庆军帮忙,没想到被断言拒绝。不仅是同学、发小,连老师甚至亲舅舅为案件找他“开后门儿”,李庆军也一概拒绝。有一次,他的二舅为一起案件,专门去郑州找他两趟,李庆军也只从法律角度仔细帮舅舅分析问题,就是不肯打电话说情。
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渐渐地,李庆军“不办事儿”的名声在村里就传开了。得知这个名号,李庆军先是呵呵一笑,然后认真地说:“当法官,公正是最起码的底线。在法院要是都讲人情的话,那还要法律干啥。”
李庆军放在办公室里的药物
他在签到机上留下的最后影像
2014年,李庆军被确诊患有尿毒症,为了不耽误工作,他放弃了治疗效果更好的血液透析,选择了自己能操作的腹膜透析。病痛发作时,疼得走路都困难,他依然坚持上班,妻子劝也劝不住。
4年间,他必须早上6点起床,一天做4次甚至5次透析。为了按时上班,他经常带着早饭去单位,中午又原封不动带回来。
2018年9月1日,也就是李庆军做肾脏移植手术的前一天,他还在单位加班。晚上6时30分,省高院签到机上留下了他的最后影像。手术后的监护期里,李庆军一边挂着氧气袋,透析输液,一边打电话给当事人讲解法律问题,妹妹急得在病房外哭,医护人员也不理解。
整理遗物时,拉开他办公室的抽屉,一个里面放着药、体温计和血压计,另一个放满了没有来得及吃掉的饼干、点心。家人还发现了19本日记,除了少量生活片段,大部分是工作记录。日记中,有压力,有病痛,有牵挂,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渴望……
李庆军去世前办公室堆积的案卷
他是为审判事业奋战的“愚公”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自幼接受党的教育……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沐浴着党的恩泽,接受着党的培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最大的心愿……”翻开李庆军的入党志愿书,就像在看一幅楷书临帖。清秀而有力的笔迹,一撇一捺都透着发自肺腑的郑重和初心。怀着这份赤诚,他凭借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拖着病体坚守在审判岗位上。
恶心、腹胀、疼痛……在他去世前的4年里,病魔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他。面对繁重的办案工作,他选择隐忍和坚持,选择把痛苦写进日记,生怕亲人们为他担忧,给同事和朋友增添负担。他边治疗边工作,总是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的身体会越来越好。
在妻子眼里,他痴迷工作的样子像极了每天挖山不止的愚公。
在医生和护士眼里,李庆军是个不听话的病人。
在律师眼里,他是一个值得学习和尊敬的法律人。
在同事眼里,他是出了名的“三不”法官。
愚公故里走出来的山里娃李庆军,对法官这个职业的热爱早已融入血液、融入灵魂。正是凭着这股“愚劲儿”,在生命的最后8个月,他带领审判团队结案360件,占全庭结案总数的三分之一,仅他个人就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
周强、王国生向李庆军妻子马凤实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章
“有法官如斯,是人民之荣幸;有党员如斯,是党员之楷模”
李庆军去世后,网上网下哀思如潮,纪念文字喷涌而出,缘于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践行初心与使命。重病住院做检查和透析时还忘我工作,生命最后的8个月,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即使标的额3500多元的劳动报酬争议案,也认真审理、查明真相,像亲人一样善待百姓,在自己审理的每一个案件中,努力让当事人树立对法治的信仰;一有时间就钻研审判前沿课题,当亲情、乡情、人情与法律冲突的时候,选择坚守法律和良知,始终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精湛业务守护公平正义……最高人民法院追授李庆军“全国模范法官”,中共河南省委追授他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
李庆军用人格魅力、专业水准和敬业精神,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