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毛礼锐:中国教育史学巨擘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6-03-24 访问次数:2527

        毛礼锐(1905~1992),字振吾,江西吉安人。曾任省立河南大学教育系教授,当代著名教育家和杰出的教育史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构建、教材编写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做出过开拓性和建设性的贡献。

毛礼锐出身于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马塘毛家村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他先后考入河南福中矿务大学(焦作矿路学堂前身)、东南大学工科学习。由于当时教育界诸多学者恪守“教育救国”理念,纷纷在农村从事乡村教育实验,这对他触动很大,立志走“教育救国”之路,于是就转入东南大学教育系学习,师从陶行知、陈鹤琴、廖世承、孟宪承、雷宗海、陆志韦等教育界名流,受益颇深。为开阔眼界,博涉西学知识及西方教育理论,1935年他又自费赴英国留学,师从伦敦大学皇家学院教授、进步主义教育家沛西·能,专攻教育原理。1936年转赴美国密执安大学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课程,获得硕士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抱有爱国救过之志的毛礼锐,毅然放弃在美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回国后在南昌创办文山中学,对因战争而失学的青少年进行施教。不久,便受聘为河南大学教育系教授,同李廉方、罗廷光、沈子善、萧承慎、邰爽秋、杨震华等共同执教于教育系,这是河南大学教育系师资力量最强的时期之一。但因日寇侵逼,河南大学搬迁到信阳鸡公山和镇平等地,毛礼锐也于1938年10月离开了河南大学。之后,毛礼锐先后受聘于四川教育学院、中山大学师范学院、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辅仁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毛礼锐是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北师大教育系执教期间,依据196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及高校文科教材编选会议精神,带领教育史教研室教师,致力于中国教育史遗产的挖掘、整理工作,同邵鹤亭、瞿菊农一起完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学科构建和教材编写工作,所编著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一书被用为高校教育学科教材。

“文革”后,毛礼锐更是精神焕发,率先招收中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成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他一边给本科生、研究生授课,一边长期潜心教育史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研究立场和方法,主张广泛开展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多方法的研究,开拓诸多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途径,他尤其重视探讨教育史学方法论的变革,积极探索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的建立。在他的主持及众弟子、众学者的参与下,先后完成了《中国教育史简编》、《中国古代教育家传》、《中国教育家评传》(三卷本)及《中国教育通史》(六卷本)等诸多部教育史巨著,在学术界均被视为权威论著而被大量引用。尤其是《中国教育通史》,被称作“我国教育史史学领域的奇葩”,“在中国教育史学史上居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都是前无古人的拓荒巨著”,曾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一等奖,他由此也被公认为我国教育史学界“指点江山”的学科带头人之一。

毛礼锐虽然在河南大学工作的时间不长,留给他的印象却特别深刻,在与得意门生、河南大学教育系主任苗春德的接触中,不断谈到在河南大学执教时的一些情形。1990年10月,86岁高龄的他,在写给苗春德主编的《宋代教育》一书的序言中,深情地说:“早在五十多年前,即1937年,我也曾有幸在河南大学任教。回首往事,每念及河南大学,总会引发出不尽的萦思和恋情。这篇小序,也是寄托我多年怀念河南大学的一点表示。”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