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廷光:学贯中西的教育史学家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3-04-23 访问次数:1894
罗廷光(1896~1993), 号炳之,江西省吉安人,曾任省立河南大学教务长兼教育系主任。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史学家,为外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罗廷光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为前清秀才,塾师兼行中医。他自幼随父识字,10岁那年父亲病故后,入乡间私塾和书院等教育机构就学。1918年,他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入教育专修科,师从陶行知、刘伯明等教育界著名学者。1926年,他辗转南昌、扬州、无锡等地任教,其间写成《普通教学法》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我国近现代最早的教学法专著之一。
1928年,为追求新知和提升学术素养,罗廷光考取公费留学,入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研究院。一年后,他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教育行政和比较教育等学科,获硕士学位。1931年,归国后应聘为国立中央大学教授兼教育社会系主任及本校实验学校校长、湖北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务。1934年,为进一步探讨中国教育的出路,他又前往英国,入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研究教育学,曾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社会教育社出席在英国牛津召开的第六届世界教育会议,其间他顺便考察了德、法等国的学校教育,对西方教育制度有较深的了解,为其以后从事外教史研究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罗廷光于1936年7月经莫斯科归国后,同年8月即到河南大学任教授,兼教务长和教育系主任,为河南大学教育系本科生开设“比较教育”课程。他还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最近欧美教育综览》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供教育系师生参阅。与此同时,他还与著名教授李廉方、范文澜等一起,为搞好河南大学及教育系的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七七”事变后,罗廷光离开了河南大学,历任西南联大教授、重庆中央大学教授兼师范学院院长。1948年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员会委员。解放后任南京大学教授兼教育系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等。
罗廷光对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可谓一代宗师。他不仅阅历丰富,学贯中西,且善于治学,他将自己的治学经验概括为四步八个字即“博学、深思、存疑、求证”。因此,举凡中外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行政、教育基础理论及教学法等,他皆有较深入的研究,且笔耕不辍,先后撰写教育论著20余种、论文100余篇。其中他与韦悫合译的《比较教育》(上、中、下)被列入“汉译世界名著”,专著《教育通论》、《师范教育》、《教育行政》(上、下)被列为“大学用书”。尤其是他主持全国师范院校教育史教学大纲的编写和出版工作,此后他编撰出版的《外国教育史》(上、下) 可以说是外国教育史学科体系及教材编写的奠基之作。1987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将其有关重要教育论著汇集出版,名为《罗炳之教育论著选》。2002年,罗炳之被收入《当代江苏学人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