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石璋如:中国考古学泰斗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3-03-18 访问次数:3876

        石璋如(1902-2004),河南偃师人。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殷墟十大兄弟”之一。1928年,石璋如考入河南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前身)文科史学系,1932年毕业后,直接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读研究生,193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45年以后担任台湾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1978年荣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病逝,被誉为“考古人瑞”。

        在河南大学读书期间,石璋如对张邃青教授开设的特色课“中州文化史”特别感兴趣,因为张教授往往把最新的考古知识运用到课堂上。期间,董作宾、傅斯年在学校所作的有关殷墟发掘、甲骨文及文物考古知识的专题报告也影响了他,促使石璋如走上了田野考古与考古研究的道路,成为早期殷墟发掘的骨干、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考古学家。安阳殷墟考古挖掘开始不久,根据省政府与中央研究院达成的协议,河南省高校可以派学生参加殷墟考古实习,1931年,河南大学选派实习生石璋如等同学参加了殷墟发掘,石璋如自己参加了第4至12次发掘。他与郭宝钧共同主持了第13次发掘,著名的甲骨宝藏127坑就是这次发现的,127坑被誉为“中国最早的文字档案库”、“殷人保存典册的府库”,这一发现为甲骨学研究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他与梁思永共同主持了第14次发掘;独自主持了第15次也是抗战前最后一次发掘。石璋如前后共12次参加或主持殷墟发掘,在为时10年历经曲折磨难的15次殷墟发掘中,他是坚守时间最长、参加与主持次数最多的一人,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泰斗,殷墟发掘的“活档案”。

        石先生是一位“一生唯一念”的学者,70余年专心致志于考古工作。其主要学术贡献,是对当年安阳发掘及中国西北、西南地区调查所得庞大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其最大的成就,是依据殷墟建筑遗存及墓葬的研究,复原了地上的建筑物,并将复杂的考古现象加以关联,以探求殷代的营造仪式、兵马战车的组织及宗法礼制等,重建当时的制度。由于他独特的学术地位,特获终身聘用,年届102岁高龄仍坚持每日到研究室工作。先生著作等身,专著18本,论文100余篇。代表著作有《殷墟建筑遗存》、《殷墟墓葬》、《骨卜与龟卜探源》、《殷代车的研究》、《小屯的文化层》、《小屯—安阳殷墟发掘报告》、《中国的远古文化》等,都是研究殷商史和中国考古学史的宝贵资料。先生的治学态度与研究成就,已成为学术界的典范。

        石先生虽旅居台湾,但心系河大,始终关心母校发展。他在台湾发表的《河南大学与考古事业》详细总结了河南大学师生对我国考古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以此来弘扬河大精神。当得知《史学月刊》将新辟“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专栏时,又欣然题词“甲骨出土已百年,研究遍布国际间。今后成果竞赛看,开封河大应领先。”激励河大学子拼搏进取,再创辉煌。他还设法为母校捐赠图书,为学校的资料建设添砖加瓦,不仅丰富了学校的馆藏,同时也促进了两岸考古学界的学术交流。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