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明德学人
明伦之约(之九)一一走近贡院碑
作者:王文科 发表日期:2022-02-28 访问次数:3625


  八朝古都开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明伦校园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明伦校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讲述一个个历史传奇故事。“东工字楼”南邻,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延续千年的中国科举考试,在这里划上句号,成为终结之地。这里是一片知识文化、人类文明进步的交汇地。微风徐来,竹叶婆娑,静静伫立三方碑文前,黙黙凝望,犹如站在时空的长廊,把记忆带回到百年前那人流如织的旧时光。


  中国科举制度可谓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等级。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时间在春季二月,第一名为会元。河南贡院承办了1903年,1904年两次会试,至1906年,历经上千年的中国科举制度废除,如今,这里成为“铁塔学子”们读书求学之地,化为一段历史的记忆。


  明伦校园是清代河南贡院遗址,校园现存有清代河南贡院碑二座,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碑文。清雍正十年立“改建河南贡院碑记”,记录河南巡抚田文镜将河南贡院从龙亭迁移过来,占据原铁塔寺下院上方寺旧址,设考棚建执事楼、明远楼、致公堂等,有号房近万间。清道光二十四年间立“重建河南贡院碑”,记录道光年间黄河决口拆贡院砖石堵口,重建贡院事,修葺旧馆舍,扩建号房万余间。二碑均为清代河南贡院遗物。原有道光十一年由林则徐书丹的贡院碑,缘于洪水丢失,2012年洛阳校友会访得贡院碑拓片,重树石碑作为百年校庆贺礼。


  贡院碑,记录一段历史,成为时代与文化的见证,历史的印记!贡院碑,永不褪色的记忆,明伦校园也注定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长河中的文化符号、历史的瞬间与永恒!

  附:贡院三碑全文〈史料及碑文由校史馆王学春老师整理提供〉  


2021年12月岁末初稿

2022年2月22日再稿


改建河南贡院记

  余奉命抚豫之三年,即今上御极之四年。丙午科乡试,例得监临场屋。惟时即见闱中多水,初以为秋雨偶然耳。越己酉,晋秩制河东,仍得专豫省监临事,而闱中之水如前,顾谓同官曰:“是非偶然也。”撤棘后,相与登高而望,恍然有得其受水之故。因以推夫水之所由来,蓋闱以外,其东西北三面皆水塘,埒起如环墙,而以闱中为釜底,凡雨水之汇归于塘者,复自塘渗入于院,宣泄无由,垫高不易,是此水永无涸期矣。咸起而请曰:“公蒞豫六年,事无巨细,有未便者即请诸朝,次第就易,况抡才重地乎!非择善而迁焉不可。”余从而下其事于方伯,转及郡县,于省治之东得隙地,方广一顷九十七亩,固高原爽垲也。形家者言:是为辛亥之龙,居奎璧之度,紫微垣于乾,文昌宫于巽,且铁塔正当天禄,而魁阁恰在离明,洵称吉地。叩其值,不及二百金,如数许之,有者亦乐从焉。遂进工师而命之曰:“堂楼舍所,悉仍旧制,拆其可者,移之而来,余则补之,所不可无者增之。”如此而已,共估银二万五千五百五十六两有奇。余用敢推广朝廷德意,具状以请疏入。天子曰:“可”。于是鸠工庀材,卜吉从事。经始于雍正九年七月二十七日,而乐成于十年六月十二日。他无改作,兹不具赘。惟于闱垣之外,得余地数十丈,非若前日之环以洼池深泽也。新添屋七十有五,以为各执事栖止之所,非若前日之缀以芦棚苇舍也。门之前左右两坊之间,势复宽衍,非若前日之逼临阛阓,湫溢嚣尘也。而规制深严,栋宇宏丽,更非昔比矣。是役也,董其事者,总理则署布政司事分守粮盐驿道副使张建德;协理则开封府知府刘湘;监督则彰德府同知章兆曾;协督则开封府通判李纶;度支出入则祥符县知县刘辉祖;采买物料则杞县县丞韩仪、西平县县丞张惟唐、兰阳县典史王钟也。财则动诸正赋,力则雇诸佣工。不数月间,将积年所苦举而易之,如拔泥涂而登袵席,岂非快事。虽然,幸我圣天子,崇右文教,加惠儒生,而乃有此殊典。多士克生是邦,遭逢其盛,得以永免沮洳,从容拜献。将来群英辈黼黻,皇猷共彰,雅化于亿万斯年之久何,莫非今日之经营图度始也。因摭其大略,寿之珉石,俾知此新院之成也,其来有自。

  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总督河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道督理营田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十三级记录七次田文镜撰

大清雍正十年岁次壬子季夏之吉

重修河南贡院记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河道督理营田 崇阳 杨国祯撰文

河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侯官 林则徐书丹;河南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   长白  麟  庆篆额;豫省贡院,自顺治间创建于会城中央,即明周藩邸旧址,至雍正九年,总督田端肃公以其地漥下改建于东北隅,形势既高无虞积潦。当时请帑仅两万五千余两,盖堂楼舍所拆其可者移以来,余者补之增之,如此而已。历年久远,栋楹杗桷,盖瓦、级砖之属,皆残缺朽弊,虽岁事修葺,而颓落有不可复治者。且我国家二百年,乐育涵濡,人才日盛,比岁试额多至万余。旧号舍既不足以容多士,则益之以芦棚,旁风上雨,士子病之。

  余莅豫之初,抚军新安程公即思为修治,计会以忧去未果。余旋蒙恩命,由藩司擢任巡抚,岁戊子以监临入闱,周回相度,恐不修且坏,修之则倾圮已甚,又虑事之不易集也。于是,开封守栗君,起而请曰:公前此尝移建大梁书院,而义学之设,殆遍中州,凡此类非易事,实力为之,卒皆能有成。矧抡才重地,及今从容以图,又安知无收效之日耶?余心然之,乃捐廉为同官倡,官绅士庶亦各次第乐输。适栗君转盐粮道,而河南府存守调任开封,仍俾栗君率存守㧾其事,商之学使仪征吴君,选都人士之廉能者,庇材督工,一切官为,覆覈吏胥不得假手焉。于是扩东西隙地,筑新号二千有奇,未及经费稍集,复议筑长垣,拆旧号九千余盈,一律修整,高广加于旧四之一,不惟廓其有容,且免向者席舍之苦矣。顾百执事治公之所,则犹未暇及也。已而,捐资日充,而新安程公由司空出抚湘南,过豫留白金千两,乃商之司道诸君,为筹其工之缓急,佥议曰:文明堂、致公堂、明远楼,颇皆完好,监临院、提调监试两署取足办公,此无庸更张者也。两主考公廨、内监试官房及东西经房,则宜稍拓而更新之。更有亟需改图者,内收掌官及牓录吏向与经房同院宇,殆非所以昭严密,请移内收掌于东经房后,而以牓录吏置内监试之西,庶便关防。若录封所、对读所、誊录所,地狭人众,错处­薰蒸,供役者易至草率从事,宜易浅隘为爽垲,易颓败为完固。余是其议,令以次兴工,毋费毋侈。

  通计前后所修,为号万有一千八百六十有六间,为屋百有九十有九间,凿井五,以供汲饮,甃池八以消停潦。溯自经始洎落成,历时以月计者二十有三。为费白金以两计者,七万三千三百有奇。视曩所用之数,且逾再倍,其成之之难如此,抑犹幸,时和年丰,里闾乐业,出有余之积,以建不朽之规。不费一帑不役一民而事毕,举向所虑为艰巨重大者,卒从容后先告竣。此固余始愿所不及,不可不告我后来,而一时同官倡率之勤,荐绅替襄之力,与夫全省士民趋事赴功之美,皆非可以泯没不书者也。

  是役也,总理则前布政使今授刑部右侍郎戴宗沅、布政使林则徐、前按察使今授福建布政使惠吉、按察使麟庆、前开归陈许道今授湖北按察使栗毓美、粮盐道黎学锦、开归陈许道张坦。协理则署理彰怀卫兵备道开封府知府存业、署理开封府知府下南河同知王掌丝、前祥符县知县今授光州直隶州知州刘荫棠、祥符县知县邹鸣鹤、候补知县周昺潢、严芝、王依中,布政司库大使邢牧、布政司都使邢得和、候补布政司库大使程廷镜、候补直隶州州判屈文台、候补县丞张沂、武安县典史陈肇奎。购料则祥符县贡生申儒、廪生万金镛、附生崔含辉。会计则候选知县张光第、候选训导宋佩经、拔贡常茂徠、副贡崔家荫。监工则拣选知县谢方里、州同衔石绍庭,举人石鉴、按察司照磨衔邢镇宇、廪生李棠、附生王静观、马光溥、高念祖、冯朝相、监生景步逵。

  道光十一年岁在辛卯秋七月辛亥朔立石


重修河南贡院碑记

  国家劝学,崇化历贤。直省都会宾兴校士之地,必扩其次舍,办其职守,严其藩棘,固其垣墉,所以慎考核而简畯良也。中州贡院,明初因元臣竺贞故宅为之,在浚仪街苟完而已。其后一移于城西南隅,再移于旧巨盈库。至季年河患,遂远迁于辉县苏门山,不克修复。我朝顺治中,始规城西北故明周邸,以为试所,缔构权舆,规模尚隘。其移建今地,则前河东总督田端肃公之所为也。拓号舍至九千间,然犹不足容多士,每试辄编芦架木为棚号附益之。道光己丑,前抚院崇庆扬公捐廉,率属士民输者相继,于是廓而大之,增其舍至万有一千八百六十六。其后十年,予奉命来汴,适有事棘闱,揽其经营之迹,宏远周备,为心仪者久之。辛丑之夏,张湾河决,会城当其冲,怒涛澎湃,上薄埠垸。前抚部武威牛公督率文武,登城捍御。而城中素无储秸,其在工次相距远,即调发不能以时至,乃用前河督栗恭勤公砖工之法,设厂悬购,囊下之,以拒水,水辄却。顾民间储砖少,旬日而尽。时犹在伏讯,大波却而复上,城益损坏,方事之急。或言于有司,以贡院地近,盍用其砖以拯危难?不得已而从之。得砖数百万,城赖以全,及河复故道,井庐安堵,琐尾来归,于是图所以修我疆事者,则建复城墉,濬隍疏渠,将以次举行。予惟古者安集劳来之政,在定民志而已,而士为民首,学校兴而士气复,政乃有成,况是为宾兴校士之地,尤亟务也。遂于壬寅七月兴工,明年四月藏事。惟至公堂、謄录所完固仍其旧,余率重建。鳞次栉比,万厦一新。凡官府次舍,栋极柱石,丹垩焕然,顿还旧观,计修建工所七百八十二间,重建号舍万有九,葺复者千八百五十七,凿井五,凡縻制钱十一万有奇。是役也,监司郡守程督既勤,而汴之士大夫,输枕劝功,亦罔不尽力,以克底于成也。夫豫省固先贤桑梓地也,流风遗韵至今,多懋学敦行之士,又躬被右文之化,每科应试,来诸岁额有加。当水患未平,犹闻有执经请业于其师者。而两年以来,予从都人士共事城垣,类皆志行醇谨,笃于尊亲之谊,其风尚尤美。于以仰见圣世之教,思容保至深且厚,而菁莪乐育,贤才奋兴,固有过于前代得人之盛者矣。及试院工落成,书以发之,并以为多士敦勖焉。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等处地方兼提督衔长白鄂顺安撰

前两江总督河南巡抚武威牛鉴书

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十月上浣吉旦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