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外语系的舞会和吴先生
文/张占武
汴城当年好时光。洋先生,好师长。青春为伴,外院歌飞扬。纵使蹩脚又何妨?尽兴舞,多欢畅。
入梦忽闻乐又响。人攒动,方开场。金发长裙,依稀旧模样。惊醒方觉人已故,韶光短,春夜长。
——《江城子·怀念吴雪莉先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春风吹动汴京古城,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春意萌动。彼时的河大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自然和人文的双重春风吹入象牙塔,莘莘学子个个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生理和思潮都萌动着青春的气息。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富足,但是精神食粮却异常丰富,除了徜徉于文山书海之外,年轻人之间的交流也有了新的形式和载体。舞会,就成了新兴事物的代表之一。对于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年轻人来说,参加舞会不单单是为了见世面、交朋友,也是长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河大外语系的舞会更是场场爆满。当然,这不但得益于外语系的女生多,受众多理工系男生竞相追捧,也得益于一位老师,她就是当时河大有名的“洋教授”——吴雪莉先生。
吴教授是舞会的常客,大多数时候,她总是会坐在旁边开心地看大家跳舞。在学生眼中,她是受人尊敬的“洋教授”,很是新潮。所以,当时参加舞会的学生都以能够跟吴教授说上话为荣,不少同学会在准备很久之后,终于鼓起勇气打破拘谨,主动找她对话。作为老师,她很愿意跟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学生聊天、交流。她擅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热情开朗的态度,帮同学化解拘谨与尴尬,并常常能够引发学生们会心的笑声。
外语系舞会是河大舞会的焦点,而外语系的圣诞舞会又是外语系舞会的焦点。每逢圣诞节这样的节日,大家会花更多的心思将舞会布置得琳琅满目,炫酷时尚。每逢这个时候,吴教授都会亲自上场,与学生一起翩翩起舞……
外语系的舞会之所以受大家狂热地追捧,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舞会,还是一个多院系跨学科的交流、融合平台。那个时代,多数学生思想相对保守,往往羞于与异性交流。外语系的女生性格开朗大方,穿着时尚新潮,舞会在那个年代又有着特有的魔力,吸引着外系男生参加。舞会上,不仅有外语系学生的身影,还能看到地理、中文、生物等院系学生的身影……
1988 年,我有幸和众多应届高中生一样,从师范考入河大地理系。与同学们相比,因在师范就读的三年没再学习英语,初入河大的我只有初中英语水平。而吴教授开放的心态,热情的性格,流畅的口语,让我甚是惊叹、仰慕。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吴教授就是一个神秘的存在。
在某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破天荒地与吴教授聊了几句英语,我说得相当吃力、听得也是一头雾水,挺难为情的,“你这样就很好,要多说多练”,吴教授鼓励我大胆地说出来。
那次简短的对话让我兴奋不已,也开始变得自信起来,最后舞散人空,而我却意犹未尽……
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吴教授,发现满头金发的她就是河大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校园里,她上下课时总是走得很快,我时常会找机会用我那蹩脚的英语和她聊上几句,吴教授总能给予我回复和鼓励。
有时候,我也会在校园里看到吴教授的儿子,他个子高高的,不善言谈,偶尔他也会慢慢悠悠推个小推车,我有时也有想与他聊几句英语的冲动。
因为吴教授,我一个地理系的学生成了外语系舞会的常客,我开始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努力地学习。直至今日,我仍会尝试听英语广播或看英语版书籍和报刊。
吴教授身教重于言教,影响着一批又一批河大的学生,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埋下了一颗“世界那么大,多出去走走看看”的种子。多年以后,当我踏上吴教授的故土——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时,我时常会记起吴教授,记起她鼓励我的那些瞬间。一天,跟哥大终身教授林晓东学姐在一起聊天,提及吴教授、提及当年参加舞会的情景,我们两个也是感慨良久。
前些天,突然传来吴教授去世的消息,校友群里天南海北的河大人述说着悲痛和送别,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纪念和怀念。这些最朴素的情感也激起了我对外语系舞会的怀念,也让吴教授于我——这个地理系人的教诲和鼓励愈加清晰和深刻起来,竟至于夜不能寐,内心悲痛无比。
我感慨的是,河大失去了一位外语教育事业巨匠;我悲伤的是,老河大人失去了一位受益一生的杏坛大师。从此,外语系舞会上吴教授成为绝唱,从此,吴教授的教导和鼓励成为了我永远的回忆。
以此小文,忆青春,纪念吴教授!
作者简介
张占武,199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系,曾任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党委书记、工会主席,现任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科技园人力资源总监、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劳动学会先进制造业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