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明德学人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毕业30年聚会侧记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9-09-04 访问次数:1359

       8月10日,我去母校河南大学参加毕业30年聚会,与昔日的老师、同学150来人团聚。有很多感人的场面和瞬间,我想以书写的形式简单记录一个侧面:以我班为主,记录一些同学的经历、说的一些话和我的一点体验。

这样的聚会,很热闹,又很匆匆,所以哪怕是重大的人生经历,也只是偶尔提几句,就开始说别的人、别的事去了,所以不可能有完整的故事。

       尽管如此,我在静下来品味的一些时刻,还是生出许多感叹来。


(30年后再相会)

任太成,当年清秀帅气的一男生,20多年前的一天,在家煤气中毒导致严重烧伤,积极治疗,左腿还是留下残疾。

他没有抱怨命运不公,更加珍爱生命,他说:“感谢上苍不杀之恩,又让我的生命延续了这20多年。”

他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他有非常多的教学科研成果,特别是,他把生动有趣又充满哲理的漫画引入中学政治课课堂,如编有《漫画引领价值观》《漫画燃烧微课堂》等教育教学专著。

他获得过特别多的荣誉称号: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信阳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信阳市“优秀社科专家”等等;还在2018年底,晋升为河南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想想,多么不容易!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他说:“人生不能总是希望顺风顺水,逆行的路、上行的路上方显英雄本色。”

是啊,英雄就在我们中间,你是真正的“铁塔牌”!

(我第一次邀请单独合影的男同学)

王桂华,当年那个“飘然而至”、模特儿身材的女生,十几年前,在一次单位集体外出旅游的路上,发生了大巴车和一辆行驶的火车相撞的事故。她保住了性命,身体却经受了严重的创伤。她的腰椎骨折、底尾骨骨折,在当地医院治疗了三个多月……经历了漫长的康复过程。

从此,她珍惜活着的每一天,面对现实的工作、生活,她说从那时起少了很多抱怨。

面对岁月流逝,她说:“今天是今生最年轻的一天”;还说:“50多岁,我不觉得老,我觉得生命才刚刚开始。”

她一直都是仙仙的,现在更美了,聚会的最后一天出游,她甚至穿上了超短裙,戴上时尚小帽,摩登女郎一枚!

她增加了更多的尝试新东西的勇气,“凡是自己想做的,只要是对的,我就去尝试”。

一个重大的行动是:她已经红红火火在网上开起贝店,这样,即使两年后她从单位退休, “生活仍然是新鲜的、充实的、有意思的,而不是一眼看到头儿的”。

分明是娇艳的鲜花儿一朵,却能在她身上感受到枝繁叶茂、遮阳避雨的大树气魄。

(你太高,站最下面的台阶吧)

王瑞,我班另一个高个子当年却很温顺甚至有点依赖的女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和相爱的人一起辞去铁饭碗,来到青岛,从一家民办高中干起。

可是,两年多以前,做体育老师的先生在为第二天的比赛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劳累过度,猝死在食堂的餐桌旁。

她的天,塌了。

有半年的时间,她都活在恍惚和绝望中,“他不在了,是真的吗?”

在一年的时间里,她夜不成寐,头脑中无数个“如果……”,然后是无尽的叹息……

但她还是走出来了,做好了准备,开启崭新的生活。

即使是聚会,她都睡得很安心。

她心情好了,“一般的事情都不会让我不开心。”

她注意养生了,除了用心吃饭,“雷打不动到点儿就睡”,她还坚持跳广场舞,几乎一天不落。她说,要健康地活着,把先生少活的时间活出来。

她更爱美、也更会美了。她会说什么是“不会错的穿法”,什么又是好的搭配……

说到未来,她说:“也许我可以办一个老年大学,和一群人一起学习一起玩……”

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想法,但我还是愿意鼓掌,为这个宝贵的生命重新焕发青春活力而喝彩!

(就是这位哦)

30年,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也都有过一些很不容易的时刻……让人欣慰的是,所有的路都不会白走,每个人都满载而归。


我们学会了放下。当年一个漂亮、可爱、笑呵呵的小妹,她在年幼的时候父亲去世,由姥姥姥爷带大,和妈妈有一些疏离,初中以后很叛逆,不管是读书时选专业,还是工作时选城市等,妈妈说东,她一定说西……

对此,她早已释然了,特别是生完孩子,她在很大程度上理解了妈妈,坚冰开始溶化,亲情在母女间流动……

她也从中学习经营自己的小家,“也许是因为我自己这样的经历,不管多么辛苦,我都愿意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

我们学会了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听得最多的,是同学讲起,毕业的时候,如何的不甘心、不如意,怎样寻求改变,然后发生了什么,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我们学会了重视亲情,少留遗憾。一个同学,因为父亲带着“去北京看看”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一有时间他就开车带上家人,去游山,去观海,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我们学会了接纳、知足。一个姐妹不能来,聊起这些年,父母身体令人担忧,我心疼她:“你咋这命?

她倒想得开:“要说命,你看,我孩子没让我操过什么心,还有我家那位,啥事儿都顺着我,我很知足。


我们学会了宽容和忍让。一个同学说,以前老婆吵(批评)他,他忍不住跟她争论;现在,这样的时候,他笑一笑就过去了:“吵就吵呗,又不是不过了”。


我们变得更加温和、有耐心,有同学,青春期的孩子过度使用手机,或者有一些情绪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慢慢学会了把孩子这个人和他的行为分开,坚定地相信孩子,稳定地陪伴、支持孩子,静待花开。

……

就这样,你三言五语,我一句两句,聊着“过去怎样”,现在如何;或者,经过什么样的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

(有人来了没照上哦)

看着眼前这些既“十分熟悉”、又“确有些陌生”的昔日同窗,我仿佛在30年长的时光机中时穿梭,又像是在北京、开封、郑州……各个城市中往来。

我不由自主地脑补一些真实或想象的画面……

有一些时刻,我有些恍惚,像是进入了一种冥想的状态。

这样置身于一群有故事、有历练的人们中间,我感受到一股升腾的力量,因为这股力量,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资源成功地应对和成长;因为这股力量,每个人成为自己历史的创造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我深刻地体会着萨提亚女士的坚定信念:我们是同一宇宙生命力的独特彰显。

感受着这个场,体验到这种“力”,我也把自己放进去……

看着一张张“看得见风霜”的脸庞,我造了一个词,想把这股生命的力量称为“50多岁青春力”。它区别于青春年少时的生机勃发,却因为增加了沉稳和睿智而散发着不一样的光芒。

(校门前再照一张)


作者:王俊华  

(政治系85级)




       作者简介:王俊华,河南长垣人,1985—1989年就读于河南大学政治系。现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婚姻与家庭》杂志等平台专栏作者,致力于萨提亚模式在个人成长、家庭情感等领域的学习、研究和运用,著有《那一刻,我看见了自己——萨提亚模式心灵成长手记》等。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