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明伦往事
韩运旗:亲,还记得当年我们看过的那些露天电影吗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9-10-30 访问次数:3467

          露天电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饕餮盛宴。提起露天电影,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说上三天三夜可能也说不完。



放映员是娱乐福音的传播者

      在那个年代,全国农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十分匮乏。露天电影,是彼时一种公益性质的娱乐项目,由大队(后来叫村委会)出资放映,普通百姓观看欣赏则不用花一分钱。

       有露天电影看的日子,就是全村人的节日。电影正式放映前一两天,方圆几公里内哪个村要放电影的消息就经人们口口相传,早已传遍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今晚严营有电影儿!”
 
       “是啥片儿?”
 
       “《小花》,还有一个不知道。”
 
       “是打仗片吗?”
 
       “是!你去不去看?”
 
       “去!咱们一起啊。”
 
       “中!”
 
       这是那时候孩子们之间关于看电影,经常会出现的对话。


       若是本村有电影,早有各家男娃女娃奔走相告,将消息满村里传开了。他们十分乐意充当义务宣传员,争着把村里要放电影的消息第一时间传达给身边所有认识的人。若是确信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是从本人这里得到消息,他们就感到特别自豪。

       听到消息的人们将信将疑,等看到有人用架子车或牛车拉着放电影用的木杆、银幕、放映机、备用发电机、大喇叭等物件往大队部或村委会的方向走,才确信无疑。

       放电影的器具拉进了村,但电影胶片(拷贝)并不一定一起随车拉来。人们只知道村里要放电影,但具体放哪部片子还不明了。

       这时,电影放映员成为人们心目中重量级最高的权威人物。只要电影放映员一出现在村里,旧衣破衫的孩子们就会呼啦一下子围上去,把自己想问的问题问个清楚。



       下我们村的放映员是个小伙子,龙潭街上的,人称“老八儿”,可能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老八吧。其人性情温和,话语不多,常常用简洁的几句话,就把我们给打发了。在孩子们眼里,“老八儿”是娱乐福音的传播者。
 

争抢A座”

       村里要放电影的消息已经使孩子们兴奋起来,他们三五成群在大队部、村委会附近逗留玩耍。

       一阵铁锤和大铁钉之间叮咣叮咣的响声过后,巨大的白色电影幕布搭起来了。扩音大喇叭挂起来了、搁放映机的桌子也摆好了。

       手脚快的孩子已经从家里搬来了椅子、矮凳。其他的男娃女娃也不甘示弱,让已占好座位的人替自己占个空位,然后甩开膀子往家跑,拉来椅子抢占好位置。去得晚一些的,只能退而求其次,把椅子放在靠边、靠后些的地方。



       放映机前和周围是最受大家欢迎的“A等”座位。坐在放映机前最能抢风头,调试放映机时可以做出各种动作,投射在电影银幕上。放映机周围可以观察放映员的一举一动,等于抢占了信息制高点。


       孩子们嚷着、叫着,故意把声音比平时提高了二三十个分贝,大人们并不嘲笑他们,反倒被他们浑身散发的好情绪感染,也变得快活起来,暂时忘却了生活中的各种烦忧。

       孩子们催着自家的大人赶紧做饭,晚饭吃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亢奋的状态下他们也吃不下太多东西。匆匆吃过晚饭,他们立即回到自己事先抢好的座位上。

       大人们一刻不停地忙着,洗碗、喂猪、喂鸡喂鸭,把鸡鸭赶进鸡笼。一切收拾停当,锁上家门,往电影场里赶。那里,早有自家的孩子给占好了座位。

       如果到外村看电影,去得早的话,可以向熟人、亲戚借把椅子,借张长条凳,免得受几个小时站立之苦。但如果去晚了,或者在那个村子没有熟人、亲戚,或是有熟人亲戚,但自己脸皮薄,不想麻烦别人,就在附近找块砖头,或者从谁家麦秸垛上拽一把麦秸,垫在屁股下面当座椅。

当年看过的那些露天电影

       好不容易等到夜幕降临,银幕前的空地上,男女老少坐了乌压压一片,大家兴奋地、七嘴八舌地交谈着,盼着电影放映的那一刻早点到来。

       遇到特别好看的电影,银幕前面的空场根本不够坐,一些人就只能坐在银幕背面。坐银幕背面和坐正面的效果差不多,只不过字幕上的字是倒过来的,不容易识别。

       在大队摊派的农户家里吃过晚饭,电影放映员终于出现了。人群中出现一阵喧哗和骚动,眼尖的孩子大声叫道:“来了!来了!”人们便都循声望去,四下寻找电影放映员。

       在人们热切的目光注视下,“老八儿”从容不迫地穿过人群,来到放映机前,打开放映机上的白炽灯,开始调试放映机的高低。

       一束刺破夜幕的白光射向银幕,大部分光照射在银幕上,一部分暂时开了小差,跑到了银幕以外的地方,照射在附近的树上,墙壁上。坐在放映机前面的孩子,或半跪在椅子上,或者站立,手臂乱舞,或伸出小手,模仿各种动物的各种样子,过一把当众表演的瘾,安慰一下自己那荒芜虚空的精神。



       一切调试妥当,再过不大一会儿,电影就要正式开演了。正式开演前,“老八儿”会在喇叭里向大家通报一下当晚放映的电影名字:“今晚放映《七品芝麻官》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两部电影正片放映前,往往会加演个农业科技短片,十几分钟左右长,就像今天电影正式放映前加播的商业广告片。短片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是玉米从出芽到成熟,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一棵庄稼幼苗,风一吹就长高了,看得人心里直纳闷:哪有长那么快的庄稼啊!后来度娘告诉我,这叫快镜头。

       我们不喜欢看农业科技片,都希望它快点放完。从小学到初中,在同辈孩子中,我看过的电影并不多,现在还能记得起来的电影名字,有最喜欢看的“打仗片”(战争片):《智取华山》、《风雪大别山》、《地雷战》、《延河战火》、《小花》……

       故事片有《马兰花》、《刘三姐》、《五朵金花》、《神秘的大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月亮湾的笑声》等,还有戏剧片《牛郎织女》、《朝阳沟》、《花木兰》、《七品芝麻官》、《唐知县审诰命》等,还有上海美术制片厂制作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日本电影《野麦岭》。

       风靡大陆及港台的功夫片《少林寺》,更是我至今仍心心念念无法忘却的经典影片。

遭遇地方小霸王

       关于《少林寺》,我有一段特别经历。1982年2月,《少林寺》面世,迅速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不知道是谁先得到龙潭街要播放《少林寺》的消息。几个要好的伙伴得到消息,便迅速聚在一起,摩拳擦掌,蠢蠢欲动,意欲先睹为快。



       起初,个别小伙伴似乎还下不了决心。为了看一场电影,十一、二岁的孩子,单程步行7华里,往返14华里,这是以前谁都没有干过的事情,思想上有顾虑实属情有可原。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和相互鼓劲打气,最终有七八个小伙伴决定不惜冒险,前往离我村最近的镇子――龙潭街上去看《少林寺》。大家向家长要了多少不等的三毛五毛钱,从家里拿个馒头或别的什么干粮,充罢饥就上路了。

       大家在情绪亢奋的状态下匆匆赶路,没觉得怎么累,赶到公社电影院时天还大亮着。在电影院门外空地上,很少上街的我们这群乡下顽童,东瞧西看,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不久,糟糕的事情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我们还没来得及买票,就被街上五六个小混混盯上了。他们用低沉的声音喝令我们,逼我们聚拢在电影院旁边的一个犄角旮,强迫我们掏出身上所有的现金,如不听话就收拾我们,让我们回不了家。

       我们浑身被搜了个净光,可怜的几角钱被他们悉数劫掠而去。电影不能正常观看了,我们在电影院外逡巡,听着电影院里电影开演的声音,急得团团转。

       大约到电影放映快半个小时的样子,看大门的人才恩准我们几个可怜的孩子进去。那么好看的电影只看了后边的部分,但我们心理上仍得到了一些满足,虽然不尽人意,但毕竟看到了。觉远和尚的非凡武功,一个个拳来脚往、打打杀杀的精彩镜头,让我们这些身无分文的农村娃觉得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韩运旗,外语学院96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居北京。雅爱文艺,有散文诗歌多篇发表在报刊及网络公众平台。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