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的迷茫:考入大学何去何从?
谢远涵是一个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他曾被当着众人的面嘲笑,“我们班就你买不起新书包”。考上县城中学以后,他就因为背着“爱心包裹”捐赠的书包和骑着父亲骑过的老式自行车而遭到同学背后的嘲笑。在他人生的前17年里,没有听过营地教育。
2017年夏天,谢远涵和李文翰高中毕业。那几年,全国中学生“清华北大夏令营”“财经素养特训营”遍地开花。
这几个在人生前十几年里把高考当做唯一目标的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常住人口有20万的县城,只不过是这个世界小小的一角。而来自北上广深的同龄中学生却在讨论希腊危机,交流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商业模式,他们的兴趣爱好是研究SDG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他们的视野广度和思维深度是“小镇青年”难以企及的。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令人难以置信,有关教育理想和理想教育的追问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在内心发问,他们和一线城市孩子教育的差距,是硬件吗?可是就连贫困县的教室也已经用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是软件吗?即便是那个时候也开始有了双师教育、在线课堂。
这种差距应该是视野的差距。
这个想法在谢远涵脑海里蹦蹦跳跳了很久,最终在李文翰的邀请下,一拍即合,他们希望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开拓孩子们的视野,为家乡的学弟学妹带来一点改变。斜杠计划公益冬令营,就这样诞生了。
初生牛犊不怕虎:一群“疯子”的理想主义
2017年8月31日晚上,来自全国11个城市的12个大学生宣布冬令营组委会成立。10月3日,他们从各地赶回了自己的母校,在当天晚上办了一场300人的宣讲会。
第一次办冬令营,他们不懂活动预热,也没有提前发布活动流程,甚至没有主持人。大家几乎是靠口口相传,只是觉得新鲜就过来听一听,还吸引了不少学校周边的烧烤店老板。
其实在外人看来,这群人简直就是在泥潭里挣扎,这些年轻人承受了很多的质疑,或来自同学老师,或来自家人。
质疑是因为不被看好。“上大学不好好念书,瞎搞活动影响学弟学妹高考,这不是搞笑吗”,身边充满了不理解的声音。
四个月后,他们接连完成了课程、师资、赞助的事宜,冬令营最终如期举行。开幕那天,没有一个校长或者老师在场。
意料之外的是结营那天,母校的副校长来到了他们的营会现场,并做了长达半个小时的演讲。当问到台下的学员,2018年你最希望做成的事情是什么?有学员说想在新的一年里考上理想的大学,有学员说想在下半年文理分科时进入重点班,这时突然有个女生站起来说:“我希望斜杠计划有第二届”,紧接着好几个学员一起站起来应和道:“我希望明年我来斜杠做志愿者、做青年导师、做授课人。”
谢远涵整个人仿佛触电了一般。
谢远涵(第一排左),李文翰(第一排右)
回想起筹备期间的种种酸甜苦辣,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心情,拍拍合伙人的肩膀,用颤抖的声音说:“这半年,再苦再累也值了。”
探索教育的本质:灵魂唤醒灵魂
冬令营最后亏损了4000元,春节假期一过,这群人不得不思考新的出路。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做到最好地服务于他人,服务于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后来他们注册了公司。由于不了解营地教育,没有带营经验,谢远涵和合伙人开始到各处参加培训、学习活动。期末考试一过,谢远涵团队一行6人买了到秦皇岛的车票,在大山里免费给他们的第一家营地合作方带夏令营,一待就是二十一天。
回忆起那段懵懂的时光,谢远涵说,“我以为创业会很难,但我没想到会这么难”。
有一次他要去北京参加五天的培训,培训费近3000元,即使是坐硬座来回,捉襟见肘的他也实在没有钱再解决住宿了,可是培训附近的住宿一晚就要500元,这可怎么办呢?他干脆就睡在培训场馆公共卫生间的暖气片旁过夜。
对自己的生活,他很苛刻。对公益,他却绝不含糊。2019年年底,谢远涵要去给湖南长沙县的一所中学做冬令营志愿者,组委会对他说,因为经费有限,所以能提供的费用可能还不够车票费。谢远涵立即向学校请假,只身前往冬令营——这对他来说,已经再平常不过。谢远涵在大学期间获得的19余万奖金、奖学金,全部投入了营地教育。
“可以说,营地教育是我们这帮人大学时的梦想,后来遇到这么多困难能坚持下来,也的确是多亏了这股少年心性”,谢远涵说。
这几年他们一直浸泡在中国的各个营地。在看过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案例后,谢远涵惊喜地发现,有那么一批曾经在营地的孩子,现在又回到了营地。
营地导师是营地的灵魂。在不断的坚持和努力下,找谢远涵推荐导师的人越来越多。
2019年,他们发起了每月一期的大学生营地导师选拔营,几十位营地导师去往国内的各个营地机构。
在前四期选拔营中,有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满怀热忱、义无反顾地加入营地导师大家庭。第四、五期选拔营的工作人员,全部是第一、二期选拔营的学员,感恩和分享,成了他们的营会文化,让谢远涵倍感温暖,也坚定了他要把选拔营一期一期做下去的决心。
2020年3月,他们发起了线上营地计划,这是一场因为疫情开展的营地教育运动。
他们始终相信营地教育的未来属于青年人。1个月时间,100位营地导师,1000场线上公益工作坊,汇聚成为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营地教育运动。这些年轻人坚信它能成,也坚信当下青年人的尝试能在中国教育创新领域点燃微光。当微光照亮微光,变成了炬火。
星光不问赶路人:获百万融资后休学创业
初创阶段,只有三五个工作人员(全是在校大学生),除了专门花钱邀请的专家,大部分开会就只有谢远涵和李文翰两个人,线下培训他们俩自己做,再招募几位志愿者,就连经费都是来自他们的生活费、创业比赛奖金、奖学金等。
建筑学的课程压力非常重,很多时候需要熬夜甚至通宵完成设计作业。刚读大一时,谢远涵对陌生的课程学起来非常吃力,再加上没有创业的经验,碰上设计周和业务堆在一起时,他连续通宵了九个晚上,上半夜跟大家开会,下半夜开始做学校的作业。
每天只睡2-3个小时的谢远涵,白天还要面对专业课。
有一次,他凌晨一点还在宿舍走廊开会,绘声绘色地讲着工作,却没有考虑到其他寝室同学的休息,一个男生打开门冲他咆哮,把他给震愣了。后来每次需要晚上开会,他就会跑到专业长明教室走廊。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2021年,营地行业迎来疫情后经济复苏的第一波爆发,同行在疫情之下没挺住纷纷倒闭,反倒是他们,因为还在学校,创业成本低,公司业务在几年的积累下迎来好转,找上门的业务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他们也迎来了第一笔百万天使投资。
彼时,虽然学校非常支持谢远涵创业,但是一忙一整天的他根本无暇顾及学业,他一咬牙,索性休学创业。
公司开始招兵买马,搬到了有专业会议室、办公区的地方,他开始一心一意的全职投入到创业工作。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休学期满后,谢远涵回到学校转入18级学习。2022年9月,被推免至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2年11月,谢远涵获评河南省教育厅大学生创新之星(首届)。
2023年3月,谢远涵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银奖。
2023年5月,他以公司名义向母校捐款2万元。
谢远涵说,五年前我考入河南大学,刚过我们省的录取最低分。河南大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慈祥的母亲,而我曾经只是一个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一个衣衫褴褛的孩子。
虽然母校不会这么看我,她重返国家队,跻身“双一流”,滋养着每一个“铁塔牌”学子,但我总怕自己配不上母校。所以,在大学里,我一直努力奔跑,不敢停下脚步,只有不停奔跑,我才有安全感。
在谢远涵看来,从小镇做题家,到考上河南大学,再到受母校“梦想计划”的支持去牛津大学交流,一路走来,这正是“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他提供的广阔空间。
“国家正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大学生也能参与到时代的浪潮中。我非常感谢我的国家、我的母校,没有这样的时代,没有这样的国家,没有这样的母校,就没有这样的机遇,没有我们创新创业者的春天。”
校友简介
谢远涵,中共党员,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2018级校友,保送至国防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00后教育创业者,河南豫野探界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法人、CEO。大一入学便投身创业,创业项目“酷营”于2021年6月获得100万天使投资,公司估值1000万。2023年5月,向母校捐款2万元。
大学期间获各类赛事奖金、奖学金超过22万元
河南省创新之星(首届)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负责人)
“互联网+”、“挑战杯”等教育部A类赛事省级国家级奖项13项
“梦想计划”赴牛津大学交流访学(获全额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