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赵俪生: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3-09-02 访问次数:2525

        赵俪生(1917~2007),原名赵甡,字俪生,以字行,山东安丘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

        1934年,赵俪生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在校期间,受闻一多的影响,他对文学与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学术趋向逐渐由西文转向国学。同时,作为进步青年,赵俪生积极参加各种爱国社团,于1935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并积极投身“一二·九”运动。抗战爆发后,他远赴山西参战,后因病脱离部队。1947年,经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推荐,赵俪生担任国立河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1948年,开封解放,赵俪生前往解放区,任教于华北大学。

        虽然在河南大学前后只有一年,但这段经历对赵俪生的一生影响至深。河大是他任教的第一所高等学府,正是河大良好的学术氛围及一批良师益友的影响,使他从之前的文史杂治转向专精于史学。据他晚年回忆,在开封,“我有幸结识了第一位对我有影响的史学家——嵇文甫先生”。由于学术兴趣趋同,初次见面,嵇文甫就将比自己小20多岁的赵俪生“引为同调”,两人在学术观点上“一拍即合”,经常就明清之际的思想学术史促膝夜谈。为推动赵俪生对明清思想史的研究,嵇文甫主动将自己教了多年的《明清思想史》课程让给他。对此,赵俪生深受感动,多年后,他还反复说,这是那个时代前辈学者帮助、奖掖、提携后辈人的典范。在其晚年撰写的《学术自传》中,他将嵇文甫列为重要的“师承”之一。赵俪生在河大期间交往密切的另一位益友是任访秋。任访秋是嵇文甫早年教过的学生,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领域的权威学者。据赵俪生回忆,在嵇文甫的介绍下,他和任访秋结为至交,经常一起讨论学术问题,生活上也相互援助。后虽离开河大,但赵俪生与任访秋的友谊始终保持着,任访秋去世后,他还专门撰写了纪念文章。另外,他还与河大研究宋明理学的资深教授姚瀛艇先生长期保持着书信交往。

        作为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赵俪生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尤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土地制度史及古代史分期等领域成就卓著,先后出版《中国土地制度史》、《论中国新史学的建设问题》、《顾亭林与王山史》等16部著作,发表论文200余篇。2006年,其六卷本的个人文集荣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历史学一等奖。赵俪生是国内公认的农民战争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也是较早的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史且有突出贡献的学者。在“古史分期”与社会性质的讨论方面,他是 “魏晋封建论”的重要代表人之一,对于马克思关于“古代东方”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思想有着十分独到的见解。赵俪生晚年又专攻先秦文化,探讨中国文化的源头。

        作为大学教授,赵俪生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成就足以与其学术影响媲美,用著名史家王家范的话说:“解放前,中国高等学府历史课讲得最好的是钱穆,解放后,则首推赵俪生。”而“五绝教授”(“口才绝好、板书绝好、英语绝好、理论绝好、文献绝好”)的名头可谓对其数十年任教生涯的最好评价!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