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潘梓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哲学家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3-09-02 访问次数:2371

        潘梓年(1893—1972)江苏宜兴人。1920年7月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加入共青团,并积极参加左翼文艺创作。1927年3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的左翼文化工作辛勤奔波。1928年8月,他受聘担任上海艺术大学教授,其间参加了郭沫若领导的“创造社”。在上海艺术大学,他主讲哲学、逻辑学和印度社会史3门课程,相继发表学术论文15篇。1929 年,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他负责创办了华南大学,并担任该校教务长,延聘鲁迅、郭沫若等进步教授到校任教,在教育界树起一面红旗。1932年至1933年,他担任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真话报》总编辑,由于叛徒出卖,他和丁玲于1933年5月14日被国民党逮捕,投入南京军人监狱,并被判处无期徒刑。1937年6月,他被中共中央营救出狱,受到周恩来接见,继续留在白区工作,被党中央任命为新华日报社社长。此后整整八年抗战,他一直战斗在党的新闻战线,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解放战争开始后,潘梓年于1947年到达延安,担任中央城市工作部研究室主任。1948年12月1日,他被中共中央调往开封国立河南大学担任教授和中原大学校长。以国立河南大学为校址的中原大学在潘梓年教授的主持下,9个月共培养干部学员5000人,分批南下,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做出了十分宝贵的贡献。1949年2月14日,他在国立河南大学大礼堂向中原大学全体师生作了“响应渡江号召”的动员报告,他说,国立河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中原大学既是中原解放区人民革命大学,也是国立河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新中国建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大学、中原大学学生应在教学、科研、实践中经受解放战争的严峻考验,为全国的完全、彻底解放做出应有的贡献。潘校长语重心长的报告激起学员们的热烈响应,400名应届毕业生(内有360人为国立河南大学先期投奔中原大学的进步学生)被学校批准随军南下,开赴前线。同年7月,远在苏州的国立河南大学1200多名师生搬迁回到开封后,与中原大学合校上课。潘校长又在一个多月内多次给河大文教学院师生作哲学、逻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报告,并为政治系、哲学系学生讲授哲学史课程。同年8月,中原大学医学院并入国立河南大学,教育、财经、新闻等系搬迁至武汉市并入后来的华中师范学院,潘校长调任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委副主任、教育部部长、高教局局长等职。

        河南大学杰出校友潘梓年教授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兼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还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一级教授、一级研究员,中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1972年4月10日潘梓年逝世于狱中,终年79岁。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开封·明伦街/金明大道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0371-22196086 邮编: 475001/475004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