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赵连芳:我国水稻育种和良种推广的先驱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3-06-24 访问次数:1198

    赵连芳(1894~1968) 字兰屏,水稻遗传育种学家,河南省罗山县人。早年曾加入同盟会,1911~1912年参加反清民国革命战争。192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随赴美国继续深造。1923年获美国依俄华农工学院学士学位,后转威斯康星大学专攻遗传学与育种学,先后获硕士及博士学位,同年夏天去康奈尔大学研究细胞学。

    1928年回国后,赵连芳先后在金陵大学、河南大学等大学的农学院任教授、系主任。1931年,赵连芳应聘到河南大学任教,主讲作物遗传育种学。他编写的教材丰富新颖,讲课条理分明,口若悬河,声若洪钟,深受学生欢迎。他着眼于国家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开展研究,十分重视田间技术并深入实践,亲自指导生产和试验工作,成效显著。除从事水稻育种外,还兼理小麦、棉花、杂粮等改良工作。

    赵连芳初以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职志,但目睹我国国势衰落,农民贫苦后,1934年转入农林行政管理工作,立定“藉事业以发扬学术”的宏愿。此后十余年,他奔走于全国各地,从农林业的全局考虑,因地制宜,增加粮棉生产,大力倡导外销农业和农村合作,并推动农工商贸结合以促进农村经济之发展,著有《中国稻作育种之理论与实施》一书,对提高我国稻作育种水平有重大影响。

    抗日战争期间,赵连芳到达四川后统筹全省农业改进事宜,任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第一任所长,此时沿海各地农业专门人才陆续从沦陷区逃亡到四川,他不分省籍校籍,一视同仁,招贤纳才,改进农业生产,支援抗战。

    抗战胜利后,作为农林部特派员兼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农林处处长,赵连芳率领有关专家15人赴台,大力整顿机构,全面规划振兴农业的方案,以其卓越的才能、丰富的经验和超人的精力,在短短两年间即为台湾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赵连芳是中国现代农业科学的先驱者之一,尤在水稻育种方面,主持培育出帽子头、南特号、胜利秈等一批早期水稻良种,为长江中下游水稻品种改良奠定了基础。1958年当选为台湾研究院院士。1956—1958年受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去伊拉克指导稻作改良事宜,并访问土耳其、伊朗、约旦、黎巴嫩、埃及等国,对中东各国水稻品种之改良,试验研究之推进,做出诸多贡献。1962~1964年任多米尼亚共和国农业顾问,被该国授予“大十字最高勋章”。

    赵连芳一生学术论作颇多,早在1921年,发表了《中国的御稻》一文。在美学习期间,著有《水稻连锁遗传的研究》、《水稻糯性因子对孟德尔遗传律之影响》及《水稻的细胞学研究》等论文。回国任教和从事科研工作期间,发表过《水稻育种之理论与实施》、《稻作品种鉴定的理论与实施》等论文;培育了许多优良品种,丰富了中国水稻品种资源;他还通过大规模稻种比较实验,确定了良种的适应范围,对中国稻作区域的划分,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创了稻作检定工作。赴台湾后发表论文25篇,并著有《现代农业》一书。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开封·明伦街/金明大道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0371-22196086 邮编: 475001/475004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