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敬熙:我国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奠基人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2-10-24 访问次数:2190
汪敬熙(1897~1968),山东济南人,中国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作者之一,中国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第一批院士。
汪敬熙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汪敬熙在北大读书的时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时期,在校期间,汪敬熙与北大众多学子一样,鼓吹新文化运动,与傅斯年、罗家伦、俞平伯等共同组织了新潮社,创办了《新潮》月刊,并接连在《新潮》月刊创刊号、一卷二期、二卷一期发表白话小说五篇,成为该刊早期作品最多的作者,同时也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中国最早的白话小说作者之一。鲁迅曾评价其“这样下去,创作很有希望”。但受到鲁迅专意点评、称赞的汪敬熙并没有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而是转向了新的领域。
1920年穆藕初先生捐款给北京大学选派留美学生,汪敬熙受到蔡元培、陶孟和、蒋梦麟诸先生的共同推荐,被选派到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学习,从此走上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研究之路。
获得博士学位后,汪敬熙于1924年回到祖国,被聘为河南中州大学教育学系心理学教授,并兼教育学系首任系主任。教育学系成立初期,教师只有三人,全部心理学类课程由汪敬熙一人担任。在繁重的工作、授课之余,汪敬熙不忘科研,在中州大学简朴的校园内开始了他在中国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领域的拓荒研究。为了开展研究,他曾亲自送一便条到总务处,要求提供大小狗十余只,雌雄各半,让当时不了解生理心理学人莫不捧腹大笑。张鸿烈校长知道后,随即下令给总务处:“汪教授所需教材,除迅速遵照办理外,并加备木栅及养狗处所,以利教学。”自此之后,中州大学无论是教育系还是生物系,只要需要此类动物,总务处都迅速办理,连后来生物系所需要的渔猎及捕蝶器具都一一照办。
1926年,为深入进行研究,汪敬熙离开中州大学再次到美国进行实验研究。1927年回国后,他出任了广州中山大学心理学教授,在那里建立了国内最早的神经生理学实验室。1930年他又被聘为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并创建了北大最早的心理学实验室。1934年,汪敬熙出任中国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在上海和南京建立了新的实验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汪敬熙跟随心理研究所迁往内地,辗转各地,研究不辍。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先后出任了中央研究院代理总干事、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1948年,因其在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卓越成绩,汪敬熙被评为第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他被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主任。任期结束后,他再次回到美国,担任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7年到转任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直到1968年逝世。
概括汪敬熙在生理心理学、神经生物学方面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中国神经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研究皮肤电反射的先驱者之一;第一个将电子仪器引入中国用于脑功能研究;发现了瞳孔收缩和扩张的皮层代表区域;在研究雌白鼠活动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开创了哺乳动物行为研究的新方法等。在汪敬熙先生的追悼会上,美国C.N.Woolsey教授称赞其为国际科学界知名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