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廉方:“廉方教学法”的创立者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2-07-23 访问次数:2110
李廉方(即李步青,1879—1959)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廉方教学法”创立者,一生著述甚丰,发表论著200多种,其中在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就有十多册,对中国语言文字、辛亥革命史、地方史志和民俗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李廉方是河南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前身)最后一任文科主任,河南大学首任文学院院长,先后在河南教育厅和河大工作长达八年,并作出突出业绩。
李廉方出生于湖北京山县,少年秀才,青年中举,后就读于武昌经心书院、东京弘文学院和东京高师。在日期间主张革命并密结排满盟约。回国后继续暗中革命,曾任湖北省视学等职。武昌首义时,李廉方被推为湖北军政府秘书长,旋改任襄阳卫戍司令兼署襄阳道。1912年7月,他首提“武昌首义日为国庆日案”,后交由临时参议院审议通过。此后,李廉方全力投身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新学制制订、教材编撰和“国语运动”,历任教育部教科书编纂员、新学制会议专员、视学主任,第一届国语统一筹备会委员等。1920年,李廉方出任河南教育厅长,提出《整理河南教育计划书》和《新式国民学校计划书》,尤以促成1922年河南教育经费独立最为突出。这在全国实为首例,河南各类教育发展深受其益。据刘季洪老校长回忆(载台湾《国立河南大学》一书),正是因为河南教育经费独立,才促成了河南大学前身中州大学的创立和发展。
1929年,李廉方再次到开封任河南中山大学文科主任兼教育系主任。他积极改革大学教学制度,在文科各系试行“大学研究室实施计划”,提出附设实验学校计划,支持学生社团组织并出版会刊,先后开设了现代教育、课程论、教学法、实验学校设计等课程。1930年8月,河南中山大学改称省立河南大学,李廉方改任文学院院长,并担任学校校务委员、招生委员、审查委员会主任等职。据《河南大学校史》载,这一时期“文学院教授队伍实力雄厚”,“开设的课程也最多”。在此期间,李廉方与邰爽秋等教授发起组织国文教材和小学教育讨论会等,提倡六月六日为教师节,创办《教育周刊》及开封城厢小学及民众实验区,并发表《综合课程论》《民众读物调查》《民众娱乐调查》和《民众迷信调查》等数十种论著,还首次确立了毕业生赴外省参观和访学制度。作为河大抗日救国会主席,李廉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指导出版了《河大抗日救国旬刊》和《抗日血钟》。
1933年夏,李廉方辞去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职务,专任开封教育实验区主任,创立了闻名的“廉方教学法”,河南大学很多师生,如李秉德等参与了此项试验,一时间省内外参观者络绎不绝,黄炎培、江问渔、孟宪承等教育家都给予高度评价。抗战爆发后,李廉方先后到武汉、鄂西及重庆工作,历任国民参政员,教育部实验教育主任、教材编译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时,李廉方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出任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中南军政委员兼教育部副部长等。1959年在他去世时,中央人民政府充分肯定了他的一生特别是对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重要贡献,正如政协挽联所写:“遗著犹新与辛亥革命历史共存,此生无憾见祖国社会主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