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5位河大人的“河大之家”——访金击强、杜静远夫妇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6-03-14 访问次数:3726







杜静远一见到我们,就充满信心和热情地说:“我一定要活过2012年,回学校参加百年校庆,最好再活过2013年,因为这一年是我和爱人的钻石婚。”所有人不禁莞尔。在这个大家族中,有15位河大人,其中10位为杜姓,5位为家属(2个女婿,2个媳妇,1个外孙)。如金击强所形容:“人数之多,跨度之久,感情之深,别的学校找不出来的。”
1950年,金击强有机会摆脱了生存线的挣扎,在武汉中南地区统考通入河南大学数理系物理专业,而1951年,杜静远从农村小学任教回到开封,虽然当年大学统考时间已过,但适逢河南大学补招,而得以考入河南大学数理系数学专业。两人同在学生会工作,而相识相爱。
入校后的第一课就是人生观教育,都要进行“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教育,达到修身育人的目的。后来,他们又先后参加了考城县土改复查、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直到1953年毕业。这段经历让金击强受益匪浅,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金击强面临毕业时,杜静远根据院系调整规划,被并入湖南大学数学系。一对佳人将要面对分离。在这样的情况下,系主任程锡年教授建议说:“老金要分配到航天保密单位,杜静远在河大读三年,又要调整到湖南大学读一年。你们干脆办个结婚证吧。” 金击强说到,这里,感慨地说:“河大决定了我们一生。”
于是,在系辅导员姚俊哲帮助下,由程锡年教授证婚,以茶话会形式于1953年8月8日,金击强和杜静远在学校举行了结婚仪式,系里的老师、同学和部分亲属参加。在东三斋度过简单的新婚之夜后,8月10号,金击强乘火车远赴北京东郊民巷重工业部报到,当即被介绍到后海果子市四局(航空局)。
河南大学经过院系调整后,不但某些院系和老师被分出去,而且杜静远还需负责带领20个人的数理系同学随院系过去。到现在,杜静远还记得,1954年抵达孝感站时,江面水势很大,和站台几乎持平。除了照顾班里的同学,她还要照顾两个到河南招生的湖北老师,大家要用喊叫的方式互相联系。到汉口买船票后,坐上了一只拥挤的货船,如果有人想睡觉,就得有人站起来让出地方。又经过3天3夜,一行人终于抵达才到长沙。1955年杜静远从湖大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北京市教育局,一直在女三中任教(后改为159中)。夫妻两人得以重聚厮守。
自80周年校庆后,金击强夫妇每年都与学校联系。2002年两人在金婚时想回母校,但由于非典被耽搁。但一有机会回到母校,两人专门去新婚之夜留住的东三斋门口留影纪念。杜静远补充道:“至今我还没有河大正规的毕业证书,回头要给我补一个。”王凌书记笑着应诺:“到时一定给您补发一张校友证。”
除了金击强夫妇与河大有着深厚的渊源外,杜启远(杜静远五姐)于1937年考入河南医学院,同年参加了由嵇文甫、范文澜创办的河南大学抗敌训练班,并任“抗训班”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女生大队长,1938年2月在河南郾城话剧团任支部委员,开封失守后受党组织委托带领包括三哥杜致远和一批年由队员前往延安,同年8月进入延安大学。1945年和李天佑结婚。杜家还有大姐杜秀远、三姐杜琴远、五哥杜成远、七叔杜淮生、十一弟杜翔远、大姐夫刘浩、六嫂付湘清、侄媳杨汝芬(杜孟模大儿媳)、秀远之子刘九强、杜祥东都时河大校友。大哥杜孟模(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两次在河大任教达四年之久,曾任河南省副省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金击强和杜静远一边叙说说亲情友情河大情,一边郑重表示:“我们对河大的感情跟别的校友不一样。”王凌书记忍不住连连感叹:“多骄傲多感动多难得!你们就是河大之家啊!”王书记当即拍板:“在百年校庆欢迎你们归校,回来和母校一起过节,学校提前给你们安排过钻石婚!”
金击强和杜静远正在筹划出版一本个人自传《岁月如歌》。“我八十岁的人,工作六十年了。该把有的事交代交代,所以我把照片整理了一下。这本书里有:80年的回忆,60年的欢庆,30年的改革开放,10年的辉煌(83年至93年)。” 虽然在金击强老先生的工作生涯中有诸如日本对手向他下跪、如今已成挚友这样令他自豪的事迹,但他强调说:“河大证书的照片一定是摆放在所有荣誉证书前面的!”
在书中他深情地说:“河大百年老校,八十年因缘,六十年情缘,哺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技术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精力,从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了我们做人之道,毕业后又将我们送入了航空工业。河大给了我们温馨家庭的基石,铸就了我们的今天。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创造发明,没有什么特别业绩。更加没有支持母校的经济基础,但我们有一颗怀念母校的心。”
人物简介:
金击强、杜静远夫妇:分别于1950年、1951年入读河南大学数理系。金击强曾任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司长,杜静远曾在女三中任教(即159中)。1953年8月8日在东三斋宿舍举行婚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