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明德学人
不负河大不负卿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9-10-16 访问次数:1889

       “我们是片云,母校就是云的故乡。云卷云舒,彩云聚散,但故乡永远在这里。”921日,河南大学开展了一场以“情系母校,一路有你”为主题的首届校友返校日活动。遍布祖国各地的“铁塔牌学子”相聚一堂,其乐融融。其中不乏当年在河大相识相恋并走入婚姻殿堂的校友伉俪,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他们再寻少年芳华,岁月不改深情,在我校建校107周年之际道一声:“母校,好久不见!”



初次相恋一生相守

       音乐学院孙倩、经贸管理学院陈龙,这一对95级河大伉俪虽然毕业离校20年,对母校的感情却如酒般随时光作酿而愈发醇厚,夫妻俩一直关注母校的动态和发展,心怀感恩和期待。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孙倩亦深情地谈到了河大对她的滋养:“一走进校园就感受到母校不变的书香气息和悠悠古韵。学子如蓬,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它们静看时光变换、四季轮回,守护着一届又一届的河大学子。”动容的话语中,情意自显。



   对于孙倩来说,她在河大放飞最初的梦想,更在这里遇到了与之相知相惜的终生伴侣。“我们相识于大一,都是彼此的初恋……”随着她的娓娓道来,上世纪那美好的校园时代显于眼前。从初恋到白头,这是让多少人都歆羡不已的情缘。她是大礼堂舞台上翩翩起舞的绰约处子,他在台下痴痴张望眼底尽是温柔;他是足球场上挥洒汗水的热血少年,她在场外望着自己的男孩儿心中满是欢喜。他们携手赏遍河大的四时美景,东辰路的春风十里、铁塔湖的夏夜虫鸣、博雅路的秋日银杏、东西十二斋的雪夜相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他们在河大校园为彼此立下的铮铮誓言;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是他们在河大相知相恋的美好佳话。



志同道合话余生

       约定好了地点,记者在物理与电子学院的电梯里看到05级返校校友刘新伟、刘楠楠夫妇时,两人正牵着自己的女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模样,顿时让人心生暖意。谈及二人从校园相识相知,到如今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两位相视一笑,眼中透漏着光芒。刘新伟说道:“我们从大二上学期开始谈,大一大家都热衷于参与活动嘛,到了大二,兴趣相投的人就会慢慢靠近。彼此有共同点,有共同的爱好,慢慢地就在一起了。”相比于妻子刘楠楠的羞涩,刘新伟显然健谈得多,说起两人之间难忘的事情,他娓娓道来:“我们有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物理学专业有一个全息实验,我们利用全息将我们俩的合照封在一个玻璃里面,但是你用肉眼是看不到的,你得带上那个眼镜,才可以看到。”两人在同一个专业相识,又在专业知识里寻找到共同的乐趣与甜蜜。从06年在一起,两人已经走过了13年的岁月。问及如何处理感情和学业的关系,两人表示在这方面,彼此都十分默契,目标也明确一致,约定好考同一所学校,毕业后一年就走向婚姻,一路相互扶持,共同前进。



  此次回到校园,勾起了很多当年的美好回忆,刘新伟说:“大学里能够恋爱,到后来能够结婚,很美好。我们都属于性格比较温和的人。当然了,彼此也经历过一些矛盾、冲突啊,但是这些都被那些美好给克服了,肯定是美好压倒了矛盾。”两个相似的人,在校园相遇,因志趣相投相知,一路经历美好组建家庭,到如今一家三口的温馨画面,校园爱情最美好的模样,大抵就是这样吧!

“母校给了我知识和家庭”

   大礼堂校友返校大会中,伉俪走秀无疑是别具特色的节目。新闻与传播学院03级任启梅、朱昌林夫妇是其中最为年轻的一对。“我很感谢河大,她不仅给我知识与智慧,更让我收获了爱与家庭。”朱昌林如是说。谈及二人是如何相识相爱时,朱昌林却红了脸:“他呀,是个老实人,用了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来追女孩子,没想到还真成功了。”任启梅笑了,偏头看了看先生,笑意更浓,又缓缓抬头,看着大礼堂前的广场,看着他和她一起走过无数次的博雅路。“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再在河大待上四年。”



 

  任启梅刚来河大时是个无所畏惧的乡村小姑娘,眼睛里满是纯粹,彼时的朱昌林是一个愣头小伙子。“虽然我和他一个班但交流并不多。他突然告诉我‘任启梅同学和我结婚吧’,这突如其来的告白让我吃了一惊。”任启梅说到这不好意思地笑了。她接着说:“我当时对他并不了解,所以没有答应。但后来他改变了策略。”“她邀请我一起晨读、看书、做作业,慢慢地,我们就一起看电影了。”站在一旁的朱昌林抢着说。就这样,他们走进了彼此的内心。对于启梅来说,嫁给朱昌林这个决定并不需要花费时间和勇气,“自然而然的,就嫁给他了,没有人比他更爱我了,我也一样。”十多年了,当初在河大的两人又带着两个小人儿回来了。河大遇见了他们的相遇,也见证了他们的幸福。

往昔同窗记于心

       未等采访开始,作为本次土木建筑学院返校校友代表的95级郎月,以其平易近人的笑容缓解了略有紧张的气氛。谈及与河大的缘分,她犹如打开了话匣子,有着说不完的话:“高中无意间看见了大礼堂的照片,这虽然不是河大特意的宣传,但已经早早倾心于此了。”她又将自己与建筑专业结缘的故事细细讲来:在当初信息还不发达的时代,郎月对大学殿堂里的许多专业并不了解,只是把大家认可的专业都填了。机缘巧合下,她被当初的建筑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录取了。二十年过去了,建筑系发展为土木建筑学院,环境艺术专业也更名为建筑学专业。回想起母校别样风采的建筑,饱含历史沧桑的沉淀,昔时文人学者挥洒笔墨的气场,历久弥新的精神传承,独属于老河大的悠悠古韵,这一切都令郎月难以忘怀。



   谈话过程中,面对来往于身边的其他校友,她都一一热情地微笑回应,与我们分享着她离开河大后的友情经历。“平常就和老同学们经常小范围的聚会,十年聚会、二十年聚会自然不能缺席,这次又恰逢母校的校友日活动,所以更加用心地组织同学返校。每次我出差到北京时就找北京的同学,她们来郑州时也会找我。”走过千万里,不忘同行人,昔日的同窗情随着时间流逝愈加甘醇,历久弥香。

“感恩母校,叩谢师恩”


   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校园,看着老校区南大门门头上的四个苍劲大字,校友们不免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明德新民承祖愿,止于至善挑在肩。春蚕吐丝动日月,拳拳学子勇向前。勤读书,多实践,势为河大续新篇。”外语学院64级校友刘秀英写下心中所愿,道出对母校发展的美好祝福和对河大学子的殷殷期盼。


   看着曾经生活过的校园,记忆在脑海中浮现。“铁塔湖畔,天高云淡。入校的少男少女露出青涩的笑脸。”想起入校的点滴恍如昨日。时光荏苒,岁月如歌,变与没变的东西都很多。外语学院72级校友刘玉兰满怀骄傲地说:“古色古香的大礼堂,静默林立的东西斋房都没有变,但图书馆重新修建了,校园规模扩大了很多,学校建设得越来越好了。”




   情之真真、意之切切,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感恩母校,叩谢师恩。”64级外语学院校友徐明一语道出对学校的款款深情。“我们的老师兢兢业业,教我们真知识,教我们做人,所以我们对我们的学生也是一样,做到问心无愧。”同样也是64级外语学院的老伴刘秀英如是说。他们是退休的老教师,现已桃李满园。将心比心,代代相传,他们把所学当作一生教育工作的准则,是对师恩的最好报答,最大回馈。


   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校友怀着深情与眷恋回到母校,朋友重逢、师生相聚、欢喜不已;伉俪校友们想起初相遇再相识终相守的青春经历,幸福圆满。赏过斋房前的海棠,盼过军训操练的大雨,拍过秋天金黄的树叶,踏过冬天的第一场雪。这是他们在河大校园的独家记忆,也是他们一生珍藏的青春记忆。“袅袅青丝变白发,嘴尖牙利常吵架。磕磕碰碰半辈啦,手牵手啊向前划”,这是徐明写下的他和老伴的一生,相信也是诸多校友伉俪点滴生活的写照。一座小城,一所大学;四年时光,一生所爱。无论去往何方,母校始终是心底牵绊的那抹柔软,是永远难以割舍的那份牵挂。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