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中午,惊悉数学与统计学院89级知名校友袁子军先生突然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嘱子军先生的同学代表学院和我本人慰问子军亲属并送子军最后一程!
其实我至今都没见过子军,但对他并不生疏,原来就听说过他的励志故事,还曾经转发过他写的文章。尤其是来数学与统计学院工作后,对他更加关注,因为他和我一样,出身贫穷的山区农村;因为他身残志坚、费尽周折才考入河大数学系;因为他诲人不倦、培养出一批批国之栋梁;因为他才华横溢、留下一篇篇精美文章;因为他命运多舛、身患渐冻症多年……
子军大名袁子军,1969年11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内乡县赤眉镇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1993年河南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返乡执教于他的母校——河南省南阳市内乡高中。作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以来,子军身残志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勤于钻研,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为北大、清华、上交、复旦等国内名校培养输送了上百名优秀学子,更有一大批在斯坦福等国际名校求学的弟子。2017年,他的儿子袁济方在父亲的直接教诲下,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子军成为内乡高中的台柱子、南阳市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
子军一生充满曲折和坎坷。十岁时的一场意外事故,让他失去了左上肢。1984年初中毕业,他的中考分数远远超过了当地的中师和高中录取线,但因身体残疾,体检不过关而被拒之门外。复读一年后,中招考试总分全县第一,但按体检标准,还是不能入校。当年的内乡高中由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的河南省首批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张维新同志担任校长。张校长惜才如命,当他了解到子军面临的困境后,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打报告,希望可以破格录取子军,但要经过特别考核——子军得写一篇题为《我的人生之路》的文章。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十八岁就该高中毕业了,可子军因为截肢、农村初中停办等挫折,十八岁才上高中。于是,子军就按照校长的要求,把自己十八年来经历的曲曲折折原原本本地如实写了出来。情真意切的这篇自传体的文章深深打动了张校长,他还在当年的全体教师会上进行了宣读,可以说当年子军的破格录取,也得到了老师们的普遍认可。
高中毕业时,子军又一次陷入了困境——同样的分数,同学们不是被录取到四川大学就是湖南大学,唯有他,再次因体检问题无学可上。尽管张校长尽力帮助,但那个年代,限制诸多,与高校联系不便,最后连个中专都没被录取。张校长事后安慰子军及其父母,让他再复读一年,来年他一定帮忙想办法。在这一年里,张校长几次到母校河南大学,找领导申请,并承诺将来子军的工作安排由内乡高中负责。就这样,1989年再次高考的子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被河南大学数学系录取。
大学四年,子军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克服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如饥似渴投入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多才多艺的子军对音乐也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每年的校园歌手大奖赛,他都挤到了大礼堂里观看,还能哼唱赛手们的《我想有个家》《烛光里的妈妈》等名曲。在子军看来,大多数人学习音乐并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只是为了培养一门艺术爱好,陶冶自己的情操,增加生活的乐趣,就像炒菜时除了油盐外再加点佐料,使菜吃起来更有味儿。毕业实习期间,子军还在实习学校组织的师生联欢会上演唱了他最拿手的豫剧《朝阳沟》选段,收获了大批学生“粉丝”!1993年7月,在以优异成绩拿到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后,子军信守诺言,婉拒了其他单位的盛情邀请,义无反顾地回到母校内乡高中,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子军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明白是张校长为首的家乡父老让他有机会走出大山,接受高等教育,他要把平生所学,回馈给家乡父老,让更多的农村子弟走出去。在内乡县教育界,子军是个传奇式的人物,被大家誉为“独臂神侠”,他的故事作为励志典范在全县广为流传,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他更被称为“拼命三郎”,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无数困难,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潜心钻研业务知识,尝试新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尽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良好,子军连续多年被评为南阳市优秀教师、南阳市学科带头人、内乡县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从教近三十年,培养英才无数,桃李满天下。
可惜天妒英才,正当他在自己钟爱的教书育人岗位上奋力拼搏、挥洒青春时,可恶的病魔正悄悄向他袭来。2017年底,子军上课时突然感觉费劲并开始结巴,经过各大医院检查,最终确诊患上了渐冻症。面对绝症病魔,子军并没有被打倒,而是选择了坚强和乐观。在上级组织和学校干部职工的鼓励和支持下,子军按照西医之嘱,及时用药,注意营养平衡,努力调理身体,顽强抗击疾病,乐观坦然面对生活。他的同学、同事、学生,还有许许多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朋友,纷纷向他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帮助子军战胜病魔,重返他钟情的三尺讲台。
病魔无情,2020年6月19日凌晨2点,子军带着对这个世界深深地眷恋,带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永远闭上了那双深邃的眼睛。子军的去世,在内乡县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更勾起了他的同事、同学、朋友、家人和学生无限的回忆和哀思。虽然因为疫情,很多人不能当面和他告别,但大家不约而同地以各种方式向他表示哀悼,向他的家人表示慰问。子军人品高洁,师德高尚,他不向困难低头、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拼搏精神,不正是“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河大精神的最好阐释吗?愿我们每一位河大人都要学习弘扬河大精神,把“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进一步发扬光大!
愿子军在地下安息!
作者:史富强
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