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明德学人
心中的雕像——忆周守正先生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21-11-15 访问次数:1805

心中的雕像

——忆周守正先生


       初冬时节,黄叶满地。伴随秋风飘下的片片落叶,任思绪自由飞翔。清晨,漫步金明校园,顿觉阵阵凉意萦绕心间。步入经济学院楼前草坪,一尊汉白玉雕像映入眼帘,这是校友们为著名经济学家——周守正先生捐赠设立的一尊半身雕像。在空阔,幽静,博大的校园里,这已成为师生们驻足仰望先生,传承治学精神的一片圣地。



       周守正(1914.9.1—2006.7.14)江西清江人,中共党员,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河南大学经济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奠基人。1934年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翌年东渡日本考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经济学部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毅然回国投入到抗战洪流之中。1946年10月在广州参加创办《每日论坛报》,任主笔。1948年底至1949年初,经香港来中原解放区首府开封参加革命,在中原大学任教。



       中原大学南迁后被留下参与新中国河南大学的重建。历任河南大学财经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政治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顾问。河南省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囯第五、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先生呕心沥血,倾毕生精力,为学校和经济学等专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1985年教师节前夕,我专程采访了年逾七旬的周守正先生。向先生说明来意,周先生当即提笔撰写一封《教师节感言》

     (附原文手迹)


△周先生感言摘萃——

       ·教师节的设立,是对全体教师的尊重,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重视。

       ·不能只想着任务艰苦,我感到苦中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就是作为教师的极大快乐。

       ·园丁看到自己培育出来的累累硕果,心里是美滋滋的。所以,乐于教书育人,便不管多么艰苦,终究会坚持到底的。

       ·教书育人重在启发,以尊重教育对象为前提,而要受学生尊重,先必须自尊。

       ·教书育人,要求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我非常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爱护他们每一点独立的见解,教学生去尊重别人,教学生发扬学术民主,学会贯彻“百家争鸣”方针。

       ·教书育人是非常艰难的工作,但是当我们看到一批一批人才成长起来的时候,我们感到这是教师最大的喜悦,能品尝这种乐趣,就能在教育园地乐而忘返。




       如今,三十六年过去,翻阅先生这封教师节亲笔感言,弥足珍贵,倍觉亲切,心中涌起无限怀念。周先生那清瞿的面容,威严中蕴涵着慈祥的目光,音容犹在,守正笃行,甘为人梯,精心育才,激励代代学人。

       一尊雕像化为敬仰,成为人民教师的神圣化身与精神坐标。

       致敬,周守正先生!


2021年11月6日初稿于河南大学

2021年11月7日再稿于立冬初雪

作者简介:



       王文科,笔名杉木,河南大学中文系81级二班学生,1984年10月18日与文友发起成立中文系铁塔文学社,任文学社首任社长,创办油印报《铁塔湖》。1985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曾在校长办公室、艺术学院、发展规划中心、南开大学(挂职工作)、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单位任职。现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