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明德学人
万师强:谁说“穷人”不适合搞科研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6-03-01 访问次数:1778

     2014年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下发通知,公布了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我校生命科学学院万师强教授成功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候选人。他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又先后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河南省中原学者等。面对荣誉,万师强显得很“淡定”,“国家给予的支持,让我更能够静下心来进行系统深入的科研工作”。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也正是凭借这种板凳愿坐十年冷的刻苦钻研精神。

搞科研要拿出“拼命”的劲儿
 
      “他这个人特别能吃苦,去内蒙古多伦生态站的时候经常是一个人开车十几个小时,到目的地之后立马开始工作。”自从和万师强一起去了趟内蒙古生态站,万师强“拼命三郎”的形象就在河南大学特聘教授苗雨晨心中“扎了根”。
    1998年,在中科院从事研究工作的万师强赴美留学,开始了对全球化生态学的研究。2005年,重新踏上故土的万师强成为国家多项重点科研项目的带头人,这期间他对于全球变化与草地生态系统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从未停止过。2010年,万师强加入河南大学继续从事生态学研究。因为喜欢所以热爱,从美国中部高草草原、东部弃耕草地到我国北方温带草原,他的足迹一直都在。
    “做科研不会像企业家一样收获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需要更多的辛苦。只有执着、坚持、不放弃梦想才能做出成绩。”万师强常常把自己对科研的理解和认识教给自己的研究生。他的硕士研究生宋健向记者回忆起了至今难忘的一次实验室例会。当时万师强为几名研究生批改论文,并要求大家共同学习。“那次例会开了四天,第一天组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当面修改论文,第四天进行专题讲座。每天上午八点半到十二点半,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半,除了吃饭睡觉以外,全部时间都是用来开会。”
    万师强相信“勤能补拙”,做科研时,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自己更像是在“拼命”。
    实验生态学研究中往往需要昼夜测定,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进行监测,他只能在两次取样之间“眯”上一会儿。而这样的工作状态,不论是在国内读硕士、博士,还是在美国读博士、做博士后工作期间,他连续24小时一个人昼夜测定都是家常便饭。
    正是这样“拼命”的科研态度,给了万师强一次又一次攀登科学高峰的机会,也帮助他在科研道路上获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缘结河大 迅速点燃“三把火”
 
    说起当初为什么选择到河大工作,万师强称主要源自双重“诱惑”:河南大学生物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宋纯鹏教授的个人魅力。
    河南大学拥有植物逆境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科研队伍强大,拥有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河南省、河南大学特聘教授、黄河学者等。
    对于宋纯鹏,万师强“未见其人,已闻其名”,两人首次见面即惺惺相惜,“我们俩都从事生物学研究,在本科阶段是校友,又都在美国有过科研经历,共同语言特别多。”万师强向宋纯鹏阐述了他对于生物学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的认识和个人的科研追求。“宋纯鹏作为学者出身,很了解另一个学者的态度和追求。”
    不久,宋纯鹏代表河南大学向万师强抛出了橄榄枝,把河南大学视为生态学“理想国”的万师强欣然应允。由此,万师强与河大结缘,并迅速点燃了第一把火:建立生态学科研基地。
    在学校的支持下,作为学科带头人,万师强先后申请并获批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和第八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并创建了全球变化生态学实验室。
    “师强,不管你的实验室需要什么人才,没有名额限制!”在河南大学常务副校长赵国祥郑重承诺下,万师强迅速点燃第二把火:组建生态学科研队伍,培养后备人才。
    “在一些高校里科研人员相互独立,方向各异,力量分散,队伍难以有效组织起来,所以很难做出显著成果。”万师强说,把青年科研人才组织起来,侧重一个科研方向协同攻关,将会产生合力,创造更多的研究成果。
    为了构建合理高效的人才队伍,万师强从中国科学院等引进多名青年科研人才,并着力培养下一代的生态学队伍。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需要几个因素:兴趣、良好的训练、认真的态度和全身心的投入。”针对本科生教育,万师强注重引导他们的科研兴趣,增加他们对生态学研究的感知程度和实习机会。每年,他都从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挑选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学习,并在暑假带领学生前往内蒙古等实验基地进行实习。对于研究生,万师强则要求他们养成专注、认真的科研态度,训练和培养正确的科研方法,诸如开会必须带电脑、汇报工作必须用幻灯片等细节要求也都成为他的训练“招数”。在万师强的努力下,生态学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已经初步构建。
    万师强点燃的第三把火就是努力推出一系列生态学科研成果。近三年,万师强带领科研队伍发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文20余篇。2012年,万师强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全球变化对中国典型草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获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打造国内首屈一指的全球变化生态学实验室,万师强充满信心。
 
“穷人”也能搞科研
 
    近年来,科学界出现了一种“穷人不适合搞科研”的声音。对此,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万师强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潜心科学研究的关键在于对科研有足够的兴趣和信仰。如果你愿意做科研并乐在其中,对科学发展有信心有信仰,那么就适合科研,“我没有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但是我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国家、工作单位的支持,这对我来说便是莫大的鼓励,没有人天生是科学家。”
    现如今的万师强把模拟真实的自然环境,分析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作为科研重心。他在科研工作中得出的草原碳储量和固碳潜力等方面的数据,将为我国政府在世界气候大会谈判中提供关键的科学支撑。科研项目中一些其它的相关数据,将为国家制定相应的草地适应性管理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在维护生态安全、畜牧产品供应和边疆社会稳定、增汇减排和气候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万师强用自己的行动和科研成果,践行着自己的最初梦想:为大自然“号脉”,服务于国家、社会乃至全人类。在许多人看来,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对于“成功”二字的评价,万师强却谦逊地表示,“我并不觉得现在成功了。科研道路很长很远,太多太多的科学问题还没有弄清楚,我们科研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对于日后的科研工作,万师强描述了这样一个宏观图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对我们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作为科研人员,我和我带领的全球变化生态学实验室将用更多的成果来为国家的生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万师强,博士,教授,长江学者,现任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全球变化生态学实验室主任。1998年和2002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4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2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中原学者”和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3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4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届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005-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2010年至今在河南大学工作。2007-2010年担任“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8-2013年任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2013年至今任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被聘为“陆地生态系统反馈大气层组分和气候变化联合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国际咨询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评审组成员等。

    在Nature, Nature Geoscience, Ecology Letters, Ecology, Global Change Biology, NewPhytologist,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等国际主流刊物发表SCI论文90余篇,总引用3100余次,H指数31,被Elsevier列为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代表性成果先后被Nature Research Highlights,Science News, 

Faculty 1000, Science Daily和Nature Asia报道,引起全球变化领域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目前任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2-),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11-)编委,曾任Journal of Plant Ecology主编(2008-2013)和《科学通报》(2008-2012)编委。

    十余年来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从事全球变化与草地生态系统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在全球变化驱动因子影响陆地植物生长、生态系统碳循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工作。主持设计和实施了我国第一项大规模(占地5.3公顷)全球变化多因子(割草、施肥、降水和增温)控制实验等二十余项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二氧化碳富集、气候变暖、降水格局变化、大气氮沉降、火烧和风蚀等因素的大型野外控制实验平台。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性项目、科技部“九七三”项目课题、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