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藏族医生中原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一起来围观吧~
8月1日,大型纪录片《藏族医生中原情》学术研讨会在文学院二楼多功能报告厅举办。研讨会由校党委宣传部、校友工作与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医学院联合举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见证》栏目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冯淑霞
冯淑霞致开幕辞。她表示,纪录片《藏族医生中原情》的成功播出和深入研讨有力地反映了当今社会各界对于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大学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使命,更承载着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交流融合的重任。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广大校友密切合作,充分挖掘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创作出更多的优质作品,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文学院党委书记刘百陆
刘百陆表示,纪录片的真实记录打动人心,并为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建设以及文学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 新闻中心主任杨萌芽
杨萌芽认为,《藏族医生中原情》既是一部饱含深情的优秀作品,也是一个校企合作的典范,值得深入研究并广泛传播。
校友工作与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主任 校友总会秘书处秘书长刘会军
刘会军以校友总会负责人的视角,分享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
第一附属医院 第一临床学院副院长吕心瑞
吕心瑞认为,《藏族医生中原情》既是国家大力支持医疗援藏的缩影,也是河南大学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的生动呈现,更是对献身医疗事业的藏族校友无私奉献的讴歌。
河南大学西藏校友会会长喜乐
喜乐从历史亲历者的视角高度评价了藏族校友和拍摄组在拍摄过程中的执着精神,赞扬河南大学对中央援藏计划的积极响应,对纪录片挖掘历史、传承河大优秀精神、讲好河南故事等文化价值表示肯定,并提出改进建议。
文学院副院长裴萱
文学院教授段晓华
研讨会由裴萱、段晓华主持。
青春三下乡
在主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纪录片《藏族医生中原情》的纪实背景、文化理念、艺术特色、审美价值、时代意义等方面展开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研讨,并对纪录片中反映的深厚师生情、民族情、医患情进行总结凝练、达成共识。
校友工作与教育发展基金会 办公室原主任刘波
刘波指出《藏族医生中原情》是通过刻画一个群体的方式来讴歌整个时代,她对纪录片中跨越历史的师生情、民族情表示肯定,认为其展现了河大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 教授牛慧清
牛慧清以《藏族医生中原情》的创作手法和叙述策略为切入点,聚焦其叙事美学、理念、手法,认为其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功创作实践,致敬了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藏族医生群体。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汤文靖
汤文靖从民族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分析《藏族医生中原情》中悬念设置、情节等方面的谋篇布局,以及往事追忆与当下纪实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并评价其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反映汉藏民族和谐互助的优秀作品。
河南华之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总导演海金星
海金星表示,《藏族医生中原情》用小切口表现时间的力量、时代的缩影,讲好河大故事、河南故事、中国故事。
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高红波
高红波提出自己对如何更好地传播河大文化、中原文化的思考,他强调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传播的平台,并建议往后的创作应挖掘更多河大文化、河南文化的细节,讲好故事、拍好作品。
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郭灿金
郭灿金认为,《藏族医生中原情》填补了汉藏联合培养学生这一题材作品的空白,融师生情、汉藏情、家国情为一体,具有时间打动人心的强大力量。
文学院副教授燕俊
燕俊从真实美学出发,结合幕后创作故事,阐述《藏族医生中原情》体现的历史真实、方法真实、情感真实和艺术真实,并期待更多精彩的河大故事、中国故事被发掘、被讲述、被传播。
文学院原党委书记胡德岭
胡德岭追溯往昔,讲述昔日同窗好友为《藏族医生中原情》能在央视播放而奔波劳碌的经历,并为河大校友的母校情结而感动。
河南鹰展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硕士生导师陈举
陈举表示,《藏族医生中原情》背后的故事比其所呈现的内容更加感人,也更加艰辛——长达三年半的拍摄时间、记录了120个小时对话的采访手记、占据了3.5个T内存容量的视频素材、一万五千公里的里程数字和以百次为单位的修改次数,道阻且长,但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 《见证》栏目导演王立波
王立波表示,《藏族医生中原情》处处体现着“真情”二字,呼吁我校和央视将此项目继续推进。他结合自己带领团队去西藏、新疆等地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和经验,对纪录片中的一些“失误”“缺陷”表示理解,认为能将故事完整地表达出来已实属不易,并对其中人物群像的生动刻画和叙述手法的精彩呈现大加赞叹。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 《见证》栏目制片人、高级编辑姚友霞
姚友霞强调了《见证》栏目组为纪录片在央视总台播出所做的努力。拍摄纪录片时,要用纪实段落去呈现,力图用国际化的语言讲故事。在纪录片解说词方面,语言要简洁凝炼,语态多以进行时为主,激发观众观影兴趣。
文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武新军
武新军致闭幕辞。他指出,这部纪录片对研究汉藏交织交融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有助于巩固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专家学者们对纪录片的创作过程、叙述手法、艺术特色、社会价值等多角度的研究探讨,为进一步提高纪录片的艺术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研讨会对提升河南大学纪录片和宣传片的创作水平与高度、提升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次研讨会旨在以纪录片《藏族医生中原情》为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战略部署,鼓励创作更多优质作品,向全国讲好河南故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青春三下乡
导演陈举与央视《见证》栏目组
校友孟云飞为纪录片题写片名
《藏族医生中原情》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见证》栏目携手鹰展团队制作的纪录片,2023年6月18日在 CCTV-12《见证》栏目播出。该纪录片《藏族医生中原情》共三集,分别是《行走高原》《重回中原》《割舍不断的汉藏情》,讲述河南大学75级藏族班学生在汉藏两地的传奇故事,再现这段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汉藏亲情。
2023年3月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见证》栏目组启动《藏族医生中原情》的后续拍摄。本次拍摄由鹰展团队协助央视《见证》栏目执行完成,在河南大学校友总会的全程调度和协助下,在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医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相关机构支持下,3月24日至3月31日,由喜乐、欧珠罗布、索旦、洛桑、小次仁卓玛和白玛组成的河南大学75级藏族校友回河南省亲的故事,得以全程记录和追踪。在总台《见证》栏目制片人、主编、责编、总编和配音老师的全力支持下,在主创团队的艰苦努力下,三集共108分钟的纪录片《藏族医生中原情》终于如期和公众见面。至此,历时三年差一个月,累计行程超过15000公里,这段被历史尘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汉藏两地传奇故事搬上央视大屏的舞台。扎根高原,他们用医术见证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心系百姓,他们用双脚丈量高原群众的健康蓝图。根在高原,双向奔赴,结交半世情缘。心系中原,汉藏情深,静待学子归来。萍水相逢,聚散离合,相隔千里有线牵。关山无碍,血浓于水,汉藏两地一家亲。从雪域高原到沃土中原,半个多世纪里,这些怀揣仁爱之心的藏族青年,伴随着汉族同胞的热忱、包容、无私和挚爱,在广袤的世界屋脊之上,将割舍不断的汉藏亲情,续写出一曲曲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赞歌。
点击下方图片,扫描二维码
即可观看《藏族医生中原情》纪录片
感受扎根高原,割舍不断的汉藏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