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总会快递
三年求学经历,终身难忘情怀
作者: 发表日期:2021-03-19 访问次数:307

  我是董玉山,1985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2000年硕士毕业于河南大学马列德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履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岗位。


  1997年,我通过全国研究生统考,顺利进入本科的母校河南大学的马列部,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那年我34岁,已过而立之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12年了。之所以又捧起书本,拾起英语,改换专业,考取思政方面的研究生,不是偶然的一时兴起。主要是因为,本科毕业留校在物理系工作,我没能从事物理教学科研工作,一直在做学生党建、科技开发、成人教育、教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兼任形势政策课的教学工作。这门课是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经常要集体备课,还参与了教材编写工作。多年的党政工作经历、党建业务需求,让我逐渐萌生了一个考取政治、历史等文科方向研究生的梦想。期间,曾一度想报考近现代史专业的研究生,为此还专门购买、借阅了大量历史书籍,闷头苦读,好像还尝试写过一篇论述中国近代几次政治道路选择方面的小文章,刊发在学校内部刊物上。1996年,我报考了北京一所高校历史专业的研究生,专业课分数奇高,但因英语成绩差2分,而失之交臂;翌年,我放弃外地求学的念想,并转报思政专业,成功考取了我校马列部的硕士生。


  世纪之交的河南大学马列部,没有现在的规模,没有本科生,也没有博士生,每年招收为数不多的几个硕士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为全校学位生开设教育部规定必须讲授的思政课。我们那一届同学只有3人,我是边工作边学习的在职学生;师弟来自开封一家国企,年龄也是一大把;还有一名女同学,印象也不是应届生。除了全校外语公修课,当时给我们上过专业课的马列部老师,主要是马树功、张德昌、孟彩云、张耀兰、赵连文等老师,他们人好,课也讲得漂亮,其中马树功教授是我的导师,这些年一直保持着联系。


  时光如梭,岁月蹉跎。从1981年进入大学,至今已整整40年。前20年,在河南大学学习、工作、生活,从懵懂少年,到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永生难忘;2000年来到上海,从内陆省份到开放前沿,从河南大学步入上海交通大学,一晃又是20载。回顾半百人生,在河南大学攻读研究生的3年,我上有老下有小,既是学生也当老师,有挑灯苦读的梦迹,也有快乐生活的萦念,是最值得追忆回味的一段人生经历。



  回忆一下20年前的研究生求学经历,印象比较深的可以归纳为这么几点:

  一是课时学习与自我研读相结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除了少量正规的课堂教学外,大部分靠每个人自我学习。我记得,当时在马列部中规中矩的课堂讲授不是太多,学生也比较少,主要的教学方式是研讨式、交流式的互动教学。授课教师都是资深的教授,他们知识背景深厚,备课严肃认真,教学内容宽泛,语言严谨而活泼。课前,都要求我们阅读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大量的是泛读,也有少量要求精读、逐字逐句读、反复琢磨读。作为理科出身的我,这3年倒是真的读了不少马列原著,以前只是大致翻阅,没有真的用心研读。为了拿学位,当然也为了真的学点东西,我阅读了马恩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邓小平文选等原著。为了深入读、反复读,能在书上写写画画,我还自费购买了马恩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鉴赏等著作。特别是,我在图书馆深入研读了大量毛泽东的各种文献资料,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更加感佩,对“左”、右思想观点的评判更加理性,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更加自觉。记得当时要求我们两年内必须泛读几百本相关书籍、精读几十本经典著作,作为攻读本专业研究生的“底线”要求,可惜具体的书单没有留下来。也正是通过这段时间的研读,让我养成了注重学习原著、逐字逐句研读原文的良好学习习惯,终身受益。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工作13年,参与起草了大量党建、组织文稿,还撰写了不少文章,都得益于这一良好的研读习惯。


  二是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学马列的必备素养。我是留校工作多年后又回炉读书的,师弟也是在企业工作了好多年又来读研究生的,我们这些大龄学生本身就是边学习、边实践的缩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生,更加注重社会实践的磨砺。当时,我是在职攻读研究生,除了我自身的研究生学业,还要给本科生讲授思政课,需要占用大量业余时间备课、查阅讲课参考资料,其实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暑假期间,我还参加了马列部组织的集体外出参观交流活动,好像两个暑假都参加了,一次向西到了西安、延安等多处革命景点,一次向北到了北京、天津等地。亲眼看到历史遗迹,亲身感悟烽火硝烟,这与纯粹的看书学习完全不同,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式学习。其实,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集体外出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较长时间的慢节奏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交流中,特别是在一边慢慢走、一边漫无边际的闲谈交谈中,更能敞开心扉谈思想、谈心路、谈理想、谈人生,可以谈得更深入、更透彻,在交流共处中增进感情、升华思想,这是在一两个小时的较短时间内开个会、听个报告很难达到的效果。我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当过3年博士生、硕士生的辅导员,我就经常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到校外一些公司企业、政府机关,甚至农村田野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还组织学生到过河南、新疆等地考察学习,人民日报进行了报道,给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三是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开展课题研究,必须撰写科研论文,而且至少要公开发表一两篇文章,这也是国内外著名高校对研究生的基本要求。要改变那种读个一两年书才动手写文章的想法,从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起就应该思考3年研究生生涯,重点学什么,研究的切入点在哪里,作哪方面的课题,写哪方面的文章,当然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专业特点来思考。从一入学就要找机会参与课题研究,就尝试写文章、向相关报社投寄文稿。研究生,学习是基础,文章是前提,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章怎么可能顺利毕业。我们读书期间,参与了大量科研活动,包括编写教材、集体备课、申报课题等,也撰写的不少文稿。在导师马树功教授的指点下,我入学不久就初步确订了我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重点是“毛泽东”,围绕这个重点,我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报刊文章;经过两年深入研读、反复思量,进一步把研究的切入点放在“毛泽东的科技思想”方面,又大量参阅了相关论文;半年左右的时间形成毕业论文——论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与实践,再压缩凝练成7000多字的学术论文,赶在毕业前正式发表,因视角独特,被当年的人大复印资料(科技管理)全文收录,还获得学校最高奖——侯镜如奖学金,这也奠定了我顺利毕业的基础。我一直认为,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是否学到了真本事,一个靠考试,一个靠文章,一个靠讲课;没有严格严酷的各种考试,没有公开发表的高水平文章,没有下苦功夫的备课准备,你说牢固掌握了相关知识、吃透了相关内容,那是不大可能的。通过研究生阶段全面系统有效的科研训练,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我在交大图书馆书记岗位5年,每年都要公开招聘几名新馆员,一般要求知名高校硕士毕业,我把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应聘者的科研能力,看其研究生阶段是否广泛参与科研活动,是否有几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产出了其他方面的学术成果。因为,新时代的图书馆馆员,不仅仅是看守阅览室的值班员,更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智慧型馆员,不仅工作要出色,也要不断产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否则这所图书馆也不可能成为支撑学校高水平发展的智慧图书馆,成为引领业界的翘楚和样  板。


  四是研究学习与职业发展相结合。我们之所以本科毕业后,又费劲巴拉去攻读研究生,不是徒其虚名,主要是为了更好就业,更好体现人生价值。所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必须与日后的就业取向结合起来。我们学马列的,毕业就业的方向,无外乎企事业单位的党政机关、党务部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扎实的马列功底。简单来说,我们必须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我们要真学、真懂,要下大功夫、苦功夫学,马恩列斯毛的很多原著都是大部头,相当多的篇幅也是很晦涩、很难懂的,不下功夫,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学习,不可能学深学透;要真信、真用,学马列不是装样子、撑门面,一定要信仰她、信奉她,一般民众对马列的信仰靠党的灌输、靠宣传鼓动,我们搞马列专业的,一定要从学理上、从根子上去信仰,不仅要做到浅层次的口头上的“所以然”信仰,更要做到发自心底的灵魂深处的“之所以然”层面的信仰,只有这样,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才能做到把话说圆、把理讲清,才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对党、对国家有用的人,使我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做出出色成绩,都能成就出彩人生。


  五是业务学习与思想交流相结合。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应局限于所谓的读书学习、研究研讨,它不仅仅是学知识、写论文,而应是包括思想交流、情感升华、灵魂塑造在内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令人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否则这段研究生经历,就成了苦差事,我等也成了苦行僧。我记得,我和师弟、我们与导师之间都有很好的思想交流、情感共鸣,家庭之间、夫妻之间、孩子之间也常有交往,我们不仅学业上相互交流、相互鼓劲、相互切磋,我们生活上也相互交流、相互关心、相互帮扶,甚至夫妻间产生了矛盾、吵架生气,也能彼此劝解、宽慰抚藉,短短3年的学习交流、生活交往,也让我们结下深厚情谊,成为终身相互联络、有事没事都可随时拿起电话聊天神侃的全天候朋友。


  我的研究生经历,是多彩的,记忆是终身难忘的!感谢导师的教诲,感谢母校的培养!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