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总会快递
我校相继在信阳鸡公山和南阳镇平、荆紫关举行抗战办学纪念碑揭幕仪式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8-09-05 访问次数:2053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我校那段可歌可泣的敌前办学壮举,教育引导师生汲取爱国奋进的磅薄力量,从7月起,校友工作与教育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全面启动我校抗战办学纪念碑立碑工作。办公室积极组织专家撰写纪念碑碑文,题写碑头,设计纪念碑式样;同时积极联络信阳、南阳、洛阳等地方校友会协商相关事宜,奔赴抗战办学地考察,开展纪念碑选址、选材等工作。在各地校友会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地立碑事宜在8月初达成一致意见,8月下旬各地立碑工作基本完成。

      8月30日、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根据学校安排,在卢克平书记和宋纯鹏校长的带领下,我校领导干部及教师代表一行,分别到信阳鸡公山和南阳镇平、紫荆关等地隆重举行河南大学抗战办学纪念碑揭幕仪式。

      9月2日,在信阳鸡公山老校长刘季洪当年居住的姊妹楼前,隆重举行纪念碑揭幕仪式。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党组书记姚铁璜,信阳市原市长级干部高俊峰,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河南大学信阳校友会会长张本乐,信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党组成员高潮,信阳市政协原副主席陈伟琳,信阳市委党校原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王开科,信阳市委副秘书长周继昌,信阳市平桥区政协原副主席李广谦,信阳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钟思志,鸡公山管理区管委会工会主席王在安,河南大学信阳校友会执行秘书长杨长运,我校党委书记卢克平、原校长王文金、校党委副书记雷霆,信阳市企业家及河南大学校友代表,我校中层干部及教师代表参加了仪式。

      卢克平在致辞中表示,河南大学在鸡公山的办学经历,不但是河南大学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更是河南乃至全国人民了解抗战历史的爱国主义教材。他说,河南大学抗战时期办学的历史,是一群师生在烽火连天里的坚守,是一代学人在抗战硝烟中的执着;是一所大学抗战时期的艰苦奋争,是一个国家抵御外侮的真实写照。正是靠着百折不挠的坚韧,河南大学在抗战烽火中,用血肉之躯维护和接续了中原文化血脉;正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河南大学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有了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河大精神,河南大学就有了顽强的生命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在大家的共同见证下,卢克平、王文金、姚铁璜、张本乐为河南大学抗战办学遗址纪念碑揭幕。

      王开科在致辞中代表校友们表示,信阳校友对河大一往情深。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河南大学校友总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广大信阳校友及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信阳校友会对纪念碑从选料到选址,从定位到落成都进行了积极筹划、精心操作。他表示,纪念碑承载着河南大学英勇不屈、抗战办学的英雄气概,承载着河南大学和信阳市绵延不绝、血浓于水的校地深情。

      8月30日上午8点30分,在校长宋纯鹏、校党委副书记张宝明的带领下,我校中层干部及教师代表一行48人赴南阳镇平县玉都安国小学院举行揭幕仪式。南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富治,南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邢勇,南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室南阳调研点主任秦俊,市政协副主席赵秀玲,南阳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平,镇平县委书记李显庆,镇平县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清玉等当地领导,玉都街道等多所当地学校的师生代表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李显庆发表致辞。他表示,遭受外敌入侵的八年流亡办学过程中,河南大学与镇平人民共赴国殇,结下深情厚谊。感谢河南大学一直以来对镇平县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镇平县人民定会不忘历史,积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希望河南大学一如既往地支持镇平教育事业,校地双方共同绵延这份比山高、比水长的情谊。

    张宝明代表学校发表讲话,他深情回顾了抗战时期我校在镇平近两年的办学经历,缅怀了抗战期间与河大师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镇平父老,深刻诠释了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河大精神,号召广大师生不忘历史,精诚团结,克难攻坚,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中原风格、河大特色”的目标奋勇前进,不断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成就来告慰先贤,报答血浓于水的镇平人民。

      在热烈的掌声中,宋纯鹏、张富治、赵秀玲、李显庆共同为河南大学抗战办学旧址纪念碑揭幕。

      11点30分,宋纯鹏一行来到淅川县河南大学荆紫关附属高级中学,与该校师生共同举行河南大学抗战办学纪念碑揭幕仪式。张富治、邢勇、秦俊、赵秀玲、黄平,淅川县委书记卢捍卫,淅川县人大副主任、荆紫关镇党委书记马华中等领导出席仪式。

      卢捍卫发表致辞,他回顾了校地双方共同度过的峥嵘岁月,感念双方在艰难的抗战时期结下的深厚友谊,感谢河大师生为古镇教育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他希望河南大学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淅川,帮助淅川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让更多的优秀学子投身淅川建设。

      张宝明发表讲话,他回顾了抗战时期我校在荆紫关近九个月的办学经历,深情感怀父老乡亲们对河大师生的无私帮助。他表示,河南大学在抗战烽火中,正是靠着百折不挠的坚韧,用血肉之躯维护和接续了中原文化血脉;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河南大学正是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属于自己的贡献。他鼓励全校师生要继续大力弘扬这种精神,要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与成绩来告慰、回报为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民。

      在广大师生的见证下,宋纯鹏、张富治、秦俊、卢捍卫共同为河南大学抗战办学旧址纪念碑揭幕。

      各地揭幕仪式结束后,我校领导干部及教师代表一行参观了抗日流亡时期在当地的河南大学办学遗址,接受抗战办学精神的洗礼,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荣校教育。

      据悉,根据学校安排,9月中旬,学校领导及教师代表将赴洛阳嵩县、潭头等地举行抗战办学纪念碑揭幕仪式。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