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校友动态
校友陈峰、王雷、李晓龙校友论坛开讲啦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19-04-26 访问次数:1604

土木建筑学院举办第十期校友论坛


4月10日上午,土木建筑学院在院史馆举办了第十期校友论坛。本次论坛特邀我校浙江校友会土木建筑分会会长、杭州四叶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2001届校友陈峰主讲,论坛由学院党委书记李社教主持,16级建筑学专业全体学生参加。



本次论坛以交流互动为主,陈峰学长向在座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并为他们答疑解惑。对于大家普遍出现的“感到迷茫”这一问题,陈峰觉得在没有具体目标的时候,同学们可以先选择自己中意的城市,慢慢摸索,找准方向,勇于试错,争取早日到达一个让自己阳光灿烂的地方;面对感情与学业,陈峰认为:“两者之间不应该是矛盾的,真正的感情应该是积极向上、促人进步的。”在参观过在校同学的设计后,陈峰说到:“同学们的作品是比较理想化的,现实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或要求而不能建成,但是青春年少时对美好的向往,怀揣的对世界的好奇正是这个时期不可多得的一种美”。最后,张义忠老师再次对陈峰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学长请教、学习。



本次论坛促进了校友之间的感情交流,同时也让在座同学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就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助力他们努力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陈峰 

 室内设计师,浙江大学建筑硕士,

四叶草设计创始人,CIID会员,

DESIGNWIRE会员,亚太设计联盟会员。


(土木建筑学院供稿)


图片

著名当代实验艺术家王雷校友应邀来美术学院进行专题讲座

图片


4月15日下午,河南大学优秀校友、著名当代实验艺术家王雷应邀来到美术学院进行“美术史上的先锋军——创作新六法”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美术学院副院长王圣松主持。美术学院众多师生参加讲座,著名大地艺术家王刚也专程前来聆听。讲座持续了近四个小时。




王雷以纸质为媒介,结合编织的方式进行作品创作,并总结出了创作新六法,极大的启示了当代实验艺术作品创作,也为新思维走向提供了前瞻式的铺垫。王雷用大量现当代最具活力的艺术案例,表达了艺术是对个人和所介入的社会问题的思考,他指出,作品创作要严肃,要具有揭露性,要对传统元素展现充分的尊重。




王雷从综合材料的转型时期节点、传统语言的转换、经典材料的新应用等方面阐释了名称、材料、技术、形式、尺寸、年代的六法理论。王雷强调,实验艺术应当以作战方式来呈现,要强化作品的标签符号和传统手工认知感,以此引出“经典材料应当反复探求出新的本质和内涵”,他还用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重新定义了听者对艺术作品中真、善、美的新认识。在讲述艺术创作手法时,王雷强调了材料媒介选择的重要性,并通过大量优秀艺术案例去证明,其中解纸术内容的提要拓宽了在场听众对单一媒介的直观认识,而王雷自身编织艺术的创作中也处处尽显匠心“独裁”。




整场讲座中,王雷用他“穿针引线”的方式让师生们体验到了创作中灵感激荡的火花喷发,为在场学生的创作做出了创造性启发。他用多年的创作经验和实打实扎的理论观点以及幽默风趣的语言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这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创作思考的交流,更是一次创作经验的“回家”之旅.





王雷, 2003年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2010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河南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时装艺术国际同盟常务理事、全国新文艺群体拔尖人才;浙江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吉林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曾在中国美术馆、河南美术馆、81美术馆、国际金融博物馆等单位举办个人展览,自2007至2018年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联展120余次,其中国家级以上展览30余次。曾获中国美术奖、中国雕塑奖、明天当代雕塑奖、河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2017年两件作品分别被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联文学艺术基金创作扶持。《编职编造NO.3》、《战利品》二件作品编入澳大利亚高中艺术教材。


(美术学院供稿)


图片

物理与电子学院举办第三期校友论坛

图片


4月19日至4月20日,河南大学上海校友会物理与电子学院分会会长、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教授、科技处处长李晓龙,到我校参加物理与电子学院第三期校友论坛。




19日下午,李晓龙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学院部分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李晓龙讲述了他获得理学学士、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的历程,并结合在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和在同济大学工作的经历,表达了他愿与母校密切合作、携手发展的愿望,还与在座师生探讨了加强科研合作、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方法,引起了在座师生的共鸣和赞许。




20日上午,在综合楼2406教室,李晓龙以“生活·变化”为主题,给本院300多名学生作了报告,共话“科研”事,再续河大情。李晓龙从他小学到大学期间的经历讲起,深情追忆了在校期间与老师、同学建立的深厚情谊,并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跨学科获得理科、工科、管理学三个学位的学习心得;介绍了在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国外专家谈判和开展863计划重大专项管理的工作,以及参与国产高速磁悬浮列车样机研制的经历;并就考研、就业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他嘱咐同学们一定要学好文化知识,遵循向上、向善、智慧的原则,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眼望星空,脚踏实地,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李晓龙的讲座引起现场同学的强烈反响。讲座结束后,不少同学仍然积极和他联系,继续请教关于学习、科研、就业方面的问题。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校友报告会圆满结束。




李晓龙从我校毕业后,曾从事过中学物理老师、铁路牵引供电工程师、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等工作,现担任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教授、科技处处长。参加过国家863重大专项的管理工作以及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管理和对外谈判工作。主持和主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其中SCI、EI检索十余篇,独著专著1部,参编4部,参编国家标准4部,申请国家专利20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次。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