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大学校友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世纪河大 > 校友风采
聚焦 | 河大校友在两会(一)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23-04-14 访问次数:3748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于202335日、34日在北京召开。

据统计,今年有13位河大校友作为两会代表、委员参与其中,履职本次全国两会,他们肩负职责使命,聚焦国计民生,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校友们的精彩观点吧!(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全国政协委员马萧林:进一步加强考古用地保障
推进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


88级历史系校友

今年两会前,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将目光聚焦到考古用地保障和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上。在做了细致深入的调研后,马萧林告诉记者,他在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考古用地保障关于加强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提案,希望为加强考古用地保障和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出一份力。

马萧林介绍,202111月,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规范临时用地管理的通知》,明确申请临时用地应当提供临时用地申请书、临时使用土地合同、项目建设依据文件、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土地权属材料、勘测定界材料、土地利用现状照片及其他必要的材料。

马萧林经调研了解到,近期在全国几个省份陆续出现主动性考古发掘和抢救性考古发掘也被纳入到临时用地管理当中的现象,考古发掘办理临时用地手续需交纳土地补偿费、耕地占用税、土地复垦费、土地勘界测量费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费。其中仅土地补偿费可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中占地补偿费渠道解决,另外4个科目费用均无保障渠道。

马萧林举例说,陕西霸陵遗址现办理临时用地手续需缴纳土地勘界测量费约6000元,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费约10万元,土地复垦费约60万元;山东岗上遗址所在区域属综合地价一级区片,按照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应按4万元/亩的标准进行附着物和青苗包干补偿。

这些要求给考古发掘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占用大量时间,严重影响考古发掘进度,不利于开展后续资料整理和研究工作,而且临时用地费用无处出,原本不足的考古发掘经费难以负担申请临时用地所需费用。马萧林说。

为此,马萧林建议,相关部门应联合推动理顺考古用地管理机制。《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发掘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多重价值,保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合理空间需求,推动文物保护利用与农业、生态、城镇功能的融合发展。《自然资源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应予保障。

马萧林强调说,考古发掘用地量小、周期短,对于土地无强力影响,无化学干扰,与大型公路、铁路场站设施临时用地不可同日而语,发掘区域回填后非常容易达到复垦标准,确无必要实行考古临时用地管控。建议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保障考古发掘用地需求。

同时,加强对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指导。马萧林补充说,统筹考虑考古工作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公益性质,减省优化临时用地管理要求,对考古发掘项目不再强制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地方文物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指导考古发掘单位在实施考古项目前,向地方自然资源部门做好临时用地备案后即可正常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地方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卫片执法加强监管。

关于加强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提案中,马萧林调查了解到,全国登记在册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四省(区),总计602处,各地建有东北抗联主题博物馆、纪念馆44家。朝阳山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密营遗址等3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先后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等6处东北抗联纪念设施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辽宁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9处东北抗联革命旧址、纪念场馆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0年东北抗日联军片区列为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涵盖四省(区)84个县市区,加强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整体保护。

东北抗联革命文物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抗战历史,承载着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具有重要历史价值。马萧林说。

马萧林介绍,十三五期间,有关省区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共实施30项东北抗联革命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推动并示范引领重要东北抗联遗址的保护利用。各地积极跟进,吉林省2017年启动抗联旧址保护三年计划,实施老黑河遗址考古调查发掘项目,黑龙江省2020年开展东北抗联遗址遗迹专项调查,辽宁省实施一批抢救保护项目和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积极筹措资金提升呼伦贝尔东北抗联纪念馆陈列布展水平。

然而,东北抗联文物保护利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马萧林谈到,一是保护利用难度较大,东北抗联文物分布广泛,且大多处在深山密林中,开展田野调查和保护展示工作有一定难度。二是国家层面支持力度不够,统筹规划不足,地方财力有限,保护利用推进存在较大困难。三是历史研究、价值挖掘不到位,社会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东北抗联精神的社会影响力不强。

马萧林建议,将东北抗联革命文物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大项目。由国家层面组织编制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建立跨省合作机制,统筹推动东北抗联遗址连片保护利用。中央财政加大专项支持力度,推动东北抗联遗址调查、认定,将重要文物依法核定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组织实施一批集中连片保护和整体陈列展示项目,确保东北抗联遗址得到妥善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还应加强东北抗联遗物和史料的征集与研究。马萧林说,四省(区)文物部门应联合开展散落民间的东北抗联遗物认定和征集,加强实物史料、文献档案和口述资料的搜集整理,注意规范搜集、科学记录、确保质量。支持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东北抗联研究的骨干人才和研究团队,深化学术研究。

同时,进一步发挥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依托东北抗联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参与感的宣传教育活动,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赓续红色血脉。马萧林提出,推进互联网+抗联文化,用好数字化、网络化展示手段,推出主题影视作品和短视频,弘扬好东北抗联精神。

来源:国家文物局

https://wwj.henan.gov.cn/2023/03-11/2705209.html

 

全国政协委员毛万春:呼吁支持湖南能源建设


78级政教系校友

5日,毛万春等全体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支持湖南能源建设。

提案指出,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对湖南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任务,湖南正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发展和民生用电需求大。但省内一次能源资源匮乏、整体处于全国能源流向末端的基本省情没有改变,供需两侧的矛盾依然突出,严重制约着湖南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成效。

提案认为,十四五期间,加快煤电兜底保障电源建设、积极引入外电是确保湖南电力稳定供应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为此,建议国家能源局在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时,再新增湖南煤电建设指标600万千瓦。经初步测算,新增600万千瓦煤电可较好保障湖南高质量发展用电需要和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继续加大宁电入湘工程支持力度,推动尽早核准并开工建设,支持将第三回特高压入湘通道和湘粤联网工程纳入国家规划。

来源:湖南日报

https://www.hunanzx.gov.cn/hnzx/wzsyszx/zxdt/202303/t20230306_29264650.htm

全国人大代表龙翔:建议从国家层面立法 保护传承红色文化


80级中文系校友

在北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建议,尽快从国家层面加快红色文化保护立法进程,明确红色文化的概念,确定红色文化的主管部门,完善红色文化的分级保护和利用制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加强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

31日,南京市人民检察院通报,网民辣笔小球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被南京检察机关以涉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依法批准逮捕。该案的处理获得了民众的普遍支持和正面反响。

龙翔在受访时表示: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少数地方在红色文化展示过程中,忽视或扭曲了本真,过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集中表现为以经济指标为导向地开发;旅游业中对红色精神进行庸俗化、商业化解读,将红色文化作为文创产品推广噱头;部分地方的烈士陵园、革命纪念设施周边被不当开发,用于牟利……这些行为不仅引起社会议论,对红色文化和英烈精神也有负面损害。

提升保护意识、加强立法监管的呼声,日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民众的认同。龙翔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分别于2017年、2018年通过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也重点加强了对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法律保护。

近年来,全国许多省市陆续开展了相关立法。陕西、山西、山东3个省,以及临沂、龙岩、盐城等地级市制定了红色文化保护相关条例。上海、南京等地开展了相关调研论证、法规起草工作。

在龙翔看来,地方立法对规范管理、助推加快国家层面立法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但现在的地方立法也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

对此,龙翔建议,由国家明确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确定红色文化的主管部门。

他还建议,构建红色文化资源认定、分级分类保护的基础性制度,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科学解读。对不同类别、不同价值的红色文化,有差异地开展传承和发扬,使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对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红色文化,以及用侮辱、诽谤或其他方式侵害红色文化的行为,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法律责任。()

来源:中新网

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21/03-06/9426001.shtml

河南大学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6 地址: 中国·河南·郑州·明理路北段379号

豫ICP备05002499号 豫公网安备 41020302000011号

联系电话: 13937883363 邮编: 450046

河南大学网站工作室 制作维护